【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中國
儀器儀表行業協會起草,TC124(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國家標準計劃《分析儀器系統維護管理》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現公開征求意見。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等同采用IEC TR 62010:2016《分析儀器系統維護管理》。
目的:
本文件旨幫助理解分析儀器維護的原則和方法。本文件為分析儀器維護人員提供參考,同時為設定性能目標,提高可靠性的策略,評價有效性的方法,并為其所需的組織、資源及系統提供了指導。
當關鍵指標確立了相應的測量手段后,才能有效地管理在線分析儀器。
在線分析儀器在工業中應用如下:
——安全和環保:此類分析儀器用于控制和監測安全和環保系統。其關鍵評價參數為在線時間。
從本質上講,這比分析儀器對利潤的貢獻更容易測量,但與用于利潤最大化的過程分析儀器一樣,其貢獻將取決于按需執行其功能要求的能力。
——資產保護和利潤最大化:此類在線分析儀器能對過程控制直接產生影響,如直接影響對資產的保護(腐蝕,催化劑污染),影響產品質量,或被用來優化過程中的操作(能源效率)。此類分析儀器的關鍵評價參數或是設備損壞的損失,或是過程單元整體利潤的直接影響。使用分析儀器所帶來的效果(如過程中損失的減少或是利潤的提高)大約需要 18months 才能判斷。使用分析儀器所帶來的效果(如過程中損失的減少或是利潤的提高)是很難衡量的,其貢獻將取決于按需執行其功能要求的能力。
本文件關注的焦點是傳統分析儀器維護組織的成本和利潤。由于現代分析儀器的復雜性,需要組織中其他實驗室或產品質量專家的支持,例如化學計量建模。因此,將他們的費用計入總體維護成本非常重要。
主要解決的問題:
考慮在線分析儀器系統及其維護,下述問題可以幫助判斷維護策略中存在的問題。
——每臺關鍵分析儀器的正常運行時間是多少?是否測量正常運行時間并保持記錄?是否清楚地知曉每一個分析儀器提供的價值?并判斷其中哪些是關鍵性的?是否定期回訪分析儀器的操作者(用戶)并回顧分析儀器的優先順序。
——過程性能改進中分析儀器提供了什么價值?(即,良品率的改進,質量的提高,生產或過程周期的改善,過程安全(如控制聯動),環境保護等)。這些信息是否容易獲取,是否符合操作者需求是否定期更新)
——每一種關鍵分析儀器的“利用率”是多少?如果某種分析儀器用于控制回路,受分析儀器數據質量的影響手動分析時間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持續記錄分析儀器在控制回路中的自動運行狀態下的時間?是否定期回訪分析儀器操作者,向其了解分析儀器數據的可信度?
——每一個分析儀器是否具有定期的預防性維護計劃,其中包括定期的校準?校準/驗證程序是否包含統計過程控制(SPC)概念——分析儀器的上/下極限值和變化量(或噪音)?該程序的文件是否齊備?即便是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是否例行對其進行維護?
——是否具有經培訓人員(能操作所有要求的程序并檢修大部分的故障)負責分析儀器運行?這些人員是否能理解整個過程?是否能理解分析儀器結果有關的實驗室測量數據?
——經培訓的維護人員是否可以獲得更高水平的技術支持,這一點對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更加復雜的分析儀都是很有必要的?是否與分析儀器的(制造者)或供應商保持聯系?高級技術支持的人員是否能時刻關注分析儀器狀態并做好故障檢修的準備。
——是否具備維護記錄的保存系統?包括所有真實的校準/驗證、維修和調整記錄。
——是否可以利用記錄保存系統鑒別重復性出錯模式并找出(引起)錯誤的根源?是否跟蹤分析儀器(平均)故障維修時間?是否跟蹤每個分析儀器出現故障的時間間隔?
——是否利用更高水平的技術資料,更新的技術或更為簡便可靠的方法對分析儀器(定期)進行升級,顯著改善系統性能?
——是否定期向操作者了解分析儀器的性能,對系統的優先順序進行升級,并理解生產目標?
——是否有一個管理構架來理解分析儀器的價值并且承認和支持可靠的分析儀器?
——是否了解分析儀器年維護的成本,和這些費用發生的有力證明?
對上述問題的考慮有助于抓住時機持續改善已安裝的過程分析儀器的可靠性。一旦意識到這樣的時機,就可以通過本文件中的下述部分來解決問題,達到如下目標:
——使安裝的分析儀器性能和利潤最大化;
——使在線分析儀器獲得使用者的信任;
——分析儀器輸出的可靠性數據能被操作者、控制系統及其他使用者運用,達到最優的設備操作,同時讓其可能成為世界級的最好的分析儀器。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