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2月13日,在新疆風城油田作業區夏聯站中控室,監屏人員黃義軍正在查看北斗衛星系統所傳回的X14號水源井運行數據。這個系統自去年11月投用以來,通過衛星傳輸技術實現了井口數據接入集中監控系統,解決了距生產核心區20公里外6口偏遠水源井的數據傳輸問題。
目前,主要油氣生產區塊的數據傳輸基本實現了遠傳,但仍有個別偏遠井區受-環境因素影響,巡檢主干網絡無法有效覆蓋,井區數據遠傳需求達不到要求。特別是一些偏遠水源井的液量、壓力及機泵運行情況只能依靠員工驅車前往巡檢,既費時又費力。往往每周只能進行2至3次的巡檢,而單獨架設光纖成本較高。
為了有效填補和解決數據傳輸網絡問題,2015年10月作業區開始與油田公司數據公司開展通信技術研究,用經濟的方法解決個別偏遠油區數據傳輸問題,形成一套安全、、穩定的通信數據傳輸鏈路,終實現無線遠距離傳輸通信,用自動采集錄入替代人工巡檢抄錄數據。-
2015年12月,作業區對位于烏爾禾兵團腹地的10號水源井
RTU控制器接入北斗通信終端,RTU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衛星同步回傳至供汽聯合站集中水處理的衛星終端,再通過自動化專網連接到S
CADA系統接入中控室監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衛星數據傳輸鏈路,消除了數據傳輸盲點。2016年3月,位于烏爾禾生產生活區的8座清水水源井實現了井口數據遠傳,解決了復雜地形的無線數據傳輸難題。同年11月,夏子街偏遠區域的6座水源站也成功應用了衛星傳輸技術。
應用北斗衛星通信技術以來,作業區在實現偏遠、地形復雜井區建成穩定的衛星數據傳輸系統的同時,也考察了衛星通信系統在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控制器、不同RTU下的適用性,驗證了衛星通信技術滿足油田數據傳輸性能需求。與傳統的光纖通信單獨架設光纖-相比,每公里可節約3萬元的光纖費用。同時,班組水源井巡檢由原先的5人現場巡檢變成當前的1人足不出戶即可獲取信息,由每周3次巡檢減少為出現故障后巡查。待后期系統運行穩定、技術成熟后,還可實現1人獨立完成所有站庫的監控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員工勞動強度。
隨著數據同步顯示,在作業區中控室就可實現對現場每個站點設備的遠程啟停、數據采集。通過功能設定,實現油區的“管控一體化”,成功解決偏遠區域數據傳輸難問題,為作業區“有線+無線”的異構組網模式提供新的無線解決方案,提高油田智能化管理水平。
(原文標題:新疆風城油田作業區北斗衛星系統實現水源井數據遠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