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達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定、修訂計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計量技術機構計量云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數字計量體系框架及名詞術語》(征求意見稿)、《隨機數生成器可信度測評方法》(征求意見稿)、《行人重識別(ReID)算法測評方法》(征求意見稿)、《計量器具軟件標識》(征求意見稿)、《檢驗醫學定量檢測項目基于患者數據的質量控制算法溯源方法》(征求意見稿)、《數字化計量器具數據傳輸要求》(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及相關材料的起草工作,現對上述七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公開征求意見。
《計量技術機構計量云技術規范》
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69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共同構成支撐校準規范制訂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主要參考了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33780.2-2017《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技術規范 第2部分:功能和性能》、GB/T 31167-2023《信息安全技術云計算服務安全指南》的技術要求編制而成。
根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定義和縮略語;計算資源要求;軟件功能要求;元數據要求;數據接口與交互要求;數據安全要求以及附錄幾個部分。
本規范為首次發布。本規范規定了計量技術機構計量云計算資源要求、軟件功能要求、元數據要求、數據接口與交互要求、數據安全等內容。本規范適用于計量技術機構計量云的設計、建設、運行、服務和管理。
《計量器具軟件標識》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31號國際文件《軟控計量器具的通用要求》(OIML D31《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 controlled measuring instruments》)和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1182《計量器具軟件測評指南》中均提出了計量器具軟件標識的要求。其目的就在于能夠在法制計量器具軟件的生命周期內,對其名稱、版本及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識別。部分計量器具軟件測評規范或型式評價大綱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規定,但不夠具體。計量器具軟件制造廠商由于沒有明確的規范或明文規定,研發的不同計量器具在軟件標識在形式上紛繁復雜,無法滿足計量器具軟件法制管理的要求。
為進一步規范我國計量器具法制軟件的管理,特制定符合國際標準規定并且滿足我國法制計量要求的計量器具軟件標識規范。本規范提出了我國計量器具軟件標識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各個專業計量技術委員會可以參考,在具體的計量規程或型式評價大綱中作出具體規定。
本規范是參考D31、JJF1182-2021并結合我國法制計量工作要求制定的。根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軟件標識通用要求;示例幾個部分。
本規范是首次發布。本規范規定了計量器具軟件標識的要求以及生成、顯示和核查方法。可作為對計量器具軟件標識進行約束的指導性文件,也可作為計量管理部門日常監督的參考文件。
本規范適用于我國境內使用的法制管理的計量器具,其他計量器具或
測量儀器可以參考執行。國家對就緒可用軟件標識有要求的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檢驗醫學定量檢測項目基于患者數據的質量控制算法溯源方法》
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共同構成本規范編制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結合當前臨床檢驗定量測定室內質量控制算法研究與發展現狀,對算法軟件的評價至關重要。本規范是為了使利用檢驗醫學定量檢測項目基于患者數據的質量控制算法能夠滿足臨床的需求。本規范主要參考GB/T 19000-2016《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GB/T 3358.2-1993《統計學術語 第二部分 統計質量控制術語》、WS/T 403-2012《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常規項目分析質量指標》、WS/T 415-2013《無室間質量評價時實驗室檢測評估方法》、CLSI C24 4th ed《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進行制定。
根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計量特性;數字量具特性;數字量具特性以及附錄幾個部分。
本規范為首次發布。本規范適用于實驗室或生產廠商基于患者數據的質量控制算法軟件的評價。
《數字化計量器具數據傳輸要求》
計量器具越來越多的采用了各種數據傳輸接口,通過這些接口,方便了測量數據的傳輸和終端遠程控制。同種類或不同種類的計量器具和本地平臺或者遠程控制系統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廣泛的計量物聯網,其數據定時上傳到后臺數據庫存儲。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相應的操作和分析,必要時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這意味著儀表虛擬化與數據分析、傳感技術及互聯網已經高度融合,將改變以往計量器具數據記錄、保存及使用的方式。鑒于此,有必要對具備數據傳輸和遠程控制功能的計量器具軟件進行適當的規范管理。特別是對涉及貿易結算、安全防護、環境保護及醫療衛生等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其傳輸數據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核查性等方面應當給予重點關注,以確保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的量值真實準確可靠,滿足法制計量要求。
本規范是參考JJF1182-2021并結合我國法制計量工作要求制定的。
本規范是首次發布。本規范描述了針對數字化計量器具數據傳輸過程關鍵技術:傳輸數據加密,設備身份,校時,數據校驗等。這些內容根據目前信息技術已經能夠完全實現。數據加密可以采用MD5等多種加密方式確定,校時控制機制可以通過時頻芯片或硬件軟件相結合的方式來確定,數據保存可以通過增加內存芯片或硬盤等方式實現。
本規范是數字化計量器具數據傳輸基本字段及測試方法的指導性文件,也可作為計量數據管理部門日常監督管理及數字化計量器具生產企業進行出廠前測試的參考文件。
《數字計量體系框架及名詞術語》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共同構成支撐規范制定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主要參考JJF 1182-2021《計量器具軟件測評指南》、JJF 1365-2012《數字指示秤軟件可信度測評方法》、GB/T 5271.1 信息技術 詞匯 第1部分:基本術語、ISO/IEC 2382: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bulary、ISO/IEC 30071-1:2019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 of user interface accessibility—Part 1: Code of practice for creating accessible ICT products of services的技術要求編制而成。
根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名詞術語;數字計量框架等內容。
本規范是首次發布。本規范規定了數字計量框架及數字計量工作中的常用術語及其定義。本規范適用于數字計量領域,相關領域亦可以參考使用。
《隨機數生成器可信度測評方法》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共同構成支撐規范制定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主要參考JJF 1182-2021《計量器具軟件測評指南》、JJF 1365-2012《數字指示秤軟件可信度測評方法》、NIST SP 800-22 Rev.1a A Statistical Test Suite for Random and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for Cryptographic Applications的技術要求編制而成。
根據JJF 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引用文件;名詞術語;概述;計量要求;測試方法集;測評條件;測評;隨機數生成器可信度分級、測評結果與表述以及附錄幾個部分。
本規范是首次發布。本規范規定了涉及權益公平的隨機數生成器可信度的測評方法。本規范適用于涉及權益公平的隨機數生成器可信度的測評工作,相關領域亦可以參考使用。
《行人重識別(ReID)算法測評方法》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共同構成支撐本規范制訂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主要參考了GB/T 29268.2-2012《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性能測試和報告 第2部分:技術與場景評價的測試方法》、GB/T 33767.5-2018《信息技術 生物特征樣本質量 第5部分:人臉圖像數據》、GB/T 41864-2022《信息技術 計算機視覺 術語》的技術要求編制而成。
本規范為首次發布。本規范規定了行人重識別算法的數字量具構建方法、測評指標、測評方法、結果表述等內容。本規范適用于行人重識別算法綜合性能的測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