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國家計量技術法規制定和修訂計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已完成《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制定起草工作,現向各位委員和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意見反饋郵箱:wangchunyan@epri.sgcc.com.cn,截止時間2024年5月30日前。
《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技術規范》
隨著電氣占終端能源的比重不斷提升,用電間接碳排放占各行業碳排放的比重也將進一步提升。歐盟和美國正在制定碳關稅政策,為對沖碳關稅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維護我國在碳關稅談判中的國家權益,應盡快建立電力間接碳計量基礎,支撐我國產品碳核算數據的國際互認。根據《計量法》,貿易結算相關計量器具是計量管理的重要對象,我國正在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電力間接碳排放量是各行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網中已陸續出現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作為實現電力間接碳計量的基礎,其計量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各行業碳核算、碳交易,影響政府制定“雙碳”相關政策。
本規范依據《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71-2010)的要求進行編寫。《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技術規范》正文內容共分 9 章,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計量特性、計量條件、計量項目方法、計量結果表達。正文后有三個附錄,附錄 A 是電碳計量器具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附錄 B 是電碳計量器具校準原始記錄格式,附錄 C 是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1.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的校準。
2.概述
簡要說明核算的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的原理結構和輸入輸出。
3.計量特性
說明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的固有誤差、誤動、時鐘(時刻)誤差。
3.1 固有誤差。針對三類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規定分別考慮在輸入范圍內,各類輸出值的固有誤差。
3.2 誤動。規定計算電碳計量器具輸出量所必需的輸入量有缺失時,在規定的時間內該輸出量應不輸出。
3.3 時鐘(時刻)誤差。對于含有時鐘的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本規范理應進行統一。
4.通用技術要求
4.1 計量標識。規定電碳計量器具應包括的名稱和型號、制造廠名、順序號和制造年份、計量單位(計量單位可在指示部件中顯示)等。
4.2 環境條件。規定確定計量性能時滿足的參比條件及允許誤差。
4.3 測量標準設備及其他設備
紙面標準值。本規范的對象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不屬于傳統計量器具范疇,其工作原理是通過獲取二氧化碳排放量、電量或電力碳排放因子、電量等數字化量值,計算輸出電力碳排放因子、電力間接碳排放量等數字化量值,且沒有標準裝置,因此參考時間頻率設置紙面標準值用來溯源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器具輸出量值。
4.4 信息安全。應采用數字簽名技術、校驗碼技術或密碼技術保證重要數據的安全,當其它設備通過接口與電碳計量器具交換信息時,電碳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存儲的數據信息和參數不應受到影響和改變。
5.計量項目和方法
針對電碳計量器具計量特性規定計量項目和對應方法。
《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技術規范》
當前,我國正在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各行業將逐步納入碳交易市場中,隨著電氣占終端能源比重不斷提升,電力間接碳排放將對各用電行業開展“雙碳”工作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電網作為連接電力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通過傳輸電能將發電側實際產生的碳排放分攤到用電側,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結果的準確性將直接關系各用電行業碳核算、碳交易的公平公正,影響政府制定“雙碳”相關政策。
電力間接碳排放涉及發電、電網、用戶各環節,每一個電力間接碳排放的計量結果均基于多個二氧化碳、電能、電碳等工作計量器具,是一個系統性過程,因此,有必要在各工作計量器具計量規范的基礎上,規范電力間接碳排放量的整體計量過程,對計量方法、數據來源、準確度提出要求,滿足全國范圍內各行業、科研機構、環境部門對電力間接碳排放量的計量需求。
本規范依據《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71-2010)的要求進行編寫。《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技術規范》正文內容共分 8 章,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計量器具配備、計量原理、計算方法、計量結果表達。正文后有三個附錄,附錄 A 是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系統不確定度評定示例,附錄 B 是電力間接碳排放計量系統不確定度評價原始記錄格式,附錄 C 是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1.適用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利用直測法測量發電直接碳排放量,并基于電力碳排放流理論的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的計量器具配備、間接碳排放量和電碳排放因子計量方法、計量結果表達。
利用物料平衡法測量發電直接碳排放量或基于其他理論的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可參照執行。
2.概述
簡要說明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3.計量器具配備
說明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的計量器具配備和參數要求。
4.計量原理
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由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三部分組成。電力間接碳排放量計量系統是將發電側直接碳排放量附著于發電側所發電量,并基于電力碳排放流理論向電網側、用戶側傳遞,最終得到用戶間接碳排放量、電碳排放因子。
首先通過通信網絡將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發電量數據傳輸至電碳計量裝置(發電側),計量得到上網電碳排放因子;然后基于電網拓撲,將各節點的電碳排放因子和輸送電量逐級傳輸至安裝在下級節點的電碳計量裝置(電網側),計量得到各級電網節點的電碳排放因子;最后通過通信網絡將電網末級節點的輸送電量和電碳排放因子傳輸至安裝在電網拓撲末端的用戶的電碳計量裝置(用戶側),計量得到用戶間接碳排放量、電碳排放因子。
5.不確定度評價
詳見標準不確定度評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