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2021年11月23日,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第二批101名隊員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程,開赴南極。自2019年7月交付使用以來,這艘我國首次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已歷經多次大考,成為咱中國人探索極地的“神兵利器”。
但在“雪龍2”號上,設計有一個直通海底的“井口”——月池,讓科考儀器可以在船上直接入水,即便船外被100%海冰覆蓋,也不怕了。此外,各式各樣的
傳感器遍布全船,組成了智能“神經系統”,使其在復雜的環境中也能實現自動駕駛。先進動力定位系統的配置,更能令船體在狂風大浪中“穩如泰山”。
據了解,“雪龍2”極地科考船配備了240道電纜的海洋數字地震系統、2臺20立方/時的空壓機和4000米級遙控無人潛水器等裝備。“雪龍2”號還有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實驗室及智能穿戴等并且全船設備配備各種傳感器,這使得全船信息都將全方位呈現在科考隊員面前,以更快速、更準確的方式讓人了解到船體信息。船上的儀器將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
由此可見,儀器為科考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那么除了“雪龍2”上的這些儀器,還有哪些儀器在科考領域發光發熱呢?
首先,溫鹽深采水器是此次具有代表性的
實驗儀器之一,其單次的采取接近300升,且配備有多種探頭。溫鹽深采水器負責測量海水的溫度、鹽度和深度,通過對這三個基本參數的測定,研究人員可以獲得有關海水的重要物化特征。
第二個代表儀器是可視化多管海底底質采泥器。采泥器帶有錄像裝置,可以記錄下潛過程中周圍海水的情況,幫助科研人員看到海底生物的群落、海底底質的巖石結構等。即使是在黑暗的深海中也可進行可視化作業。同時多管的設計可以輕松地將底質泥土封裝在管道中,再將整個儀器抬升至海表。
第三個代表儀器是水下滑翔機。水下滑翔機可以在水下數千米的區域進行滑翔與觀測。
第四個代表儀器是配備在科考船上的一套測深儀,主要包括潛水測深儀,單波束多頻測深儀,以及全海深的多波束測深儀。
資料來源:環球網、光明日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