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最近的5月份PMI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比四月份降低0.1個百分點,整體平穩,且高于歷史同期水平。
PMI指數,全稱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譯為采購經理指數。該指數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得出,能夠反映某一領域經濟的變化趨勢。作為一套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PMI分為制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筑業PMI。PMI指數50為榮枯分水線。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十分重視制造業發展。制造業不僅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更是作為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我國也率先統計制造業PMI指數,成為制造業的風向標。
最近的5月份PMI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比四月份降低0.1個百分點,整體平穩,且高于歷史同期水平。從生產方面看,生產指數為52.7%,較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需求則降低0.7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1.3%,可見需求略有放緩。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降低超過2個百分點,國外訂單明顯減少,且低于50的榮枯分水線,略有消沉氣象。進口指數為50.9%,略有上升。與此同時,價格指數仍在上升,為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72.8%,出廠價格指數60.6%,分別比上月高出5.9和3.3個百分點。由于生產的加快,本月采購指數為51.9%,高于上月0.2個百分點。
制造業這波持續穩定的發展,伴隨著升級轉型,也為機器人帶來了穩速增長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應用企業一般為制造行業,比如汽車、3C電子、家電、食品、醫藥等。2019年,我國的
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為14.05萬臺,預計2022年有望突破20萬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也正在以迅猛的態勢發展,作為新興的機器人種類,還需要更多應用場景的打磨,很顯然,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
2020 年初,受疫情沖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跌至-1.8%,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指標分別為-5.4%、-2.2%,經過一系列經濟復蘇的努力,到2021年3月,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為已經達到15.2%,通用設備及專用設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20.2%、17.9%,制造行業明顯得到復蘇,這一切,也離不開機器人的功勞。
在制造業指數上升的背后,還隱藏著一個隱患——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早在1980年,日本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小小一個國家還能被稱為制造業大國,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其深厚的機器人制造歷史,工業機器人密度達364臺/萬人,制造業自動化覆蓋率高。
目前,我國也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正在經歷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達到瓶頸狀態)。從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優勢來自眾多廉價勞動力,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工成本提高,我國的制造業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行業轉型也迎來了新拐點……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機器人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進一步普及自動化生產,為剛需而來的機器人有望成為剛需。
最后,制造業的發展與國家進步息息相關,自然也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機器人作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自然也更受青睞。“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成為制造業發展的催化劑,而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發展領域的重要一環,推進著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目標綱要提出,要持續鼓勵、推動智能產業發展,機器人行業也將會因此受益。
(原標題:制造業上升期,與機器人互惠互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