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5月26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年)》,圍繞“人工智能與新型工業化”發展,共推出16條措施支持企業發展。
北京市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年)
為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深度融合,拓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應用場景,助力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建設高質好用的行業數據集。支持制造業企業及
科研院所等機構加快開展行業數據采集、匯聚、清洗、標注等工作,形成一批高質量制造業數據集,對數據首登記、首入表、首交易、首開放等給予獎勵支持。
二、提高公共數據治理服務能力。支持在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等產業聚集區內搭建數據治理服務平臺,建設高質量開源數據集、數據采集設施、數據治理軟硬件工具集和服務方案,對達到一定服務能力的平臺建設給予支持。組織征集一批公共數據治理服務商為制造業企業提供質優價低服務。支持
標準化機構組織鏈主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制定細分行業數據采集、標注及質量評估的團體及地方標準。
三、支持企業數據參與模型訓練。支持企業用好人工智能數據沙盒制度,有效保障數據隱私安全,形成數據合理合規收益機制,加快促進行業和企業模型產品迭代,支持企業探索人工智能數據沙盒首試政策,對首次使用沙盒訓練的企業給予免費服務。
四、打造行業頭部大模型。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平臺機構,聯合大模型企業、信息軟件企業,圍繞行業全流程優化和關鍵環節突破,開發部署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大模型,實現真實場景驗證并面向產業鏈中小企業推廣,對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支持。
五、構建高性能通用智能體。支持企業將工業機理、數據、知識與大模型相融合,打造適應性強、數據處理與智能決策能力好、可感知環境和自主協同的通用智能體,突破傳統工業軟件重度依賴經驗、適應環境受限、智能化不足的困境。對具有行業推廣性、顯著提升制造業效率和優化生產管理的通用智能體,對其運營服務按調用算力成本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支持。
六、培育以自主協議為基礎的制造業智能生態。支持制造業企業、行業組織聯合大模型企業、信息軟件企業、標準化機構,制定大模型與外部工具、數據源及API資源高效集成的標準化通信協議,形成“小模型局部應用+大模型全局優化”的混合智能應用范式,對適配行業廣、覆蓋企業數量多、調用頻次高的協議將在京津冀制造業項目中組織推廣。
七、實施企業技術中心AI賦能行動。支持企業基于企業技術中心,圍繞生產制造全流程搭建實驗場景,推動模型嵌入部署和軟硬件適配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對成效顯著的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優先推薦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將人工智能能力作為新設企業技術中心的重要參考。
八、增強仿真驗證能力。支持企業面向工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管控等環節,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仿真軟件,提升仿真軟件智能化水平,搭建具有行業通用性的仿真平臺,開展大模型應用中試驗證,對承擔國家或北京市重點任務的仿真驗證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
九、加強智能安全保障。支持企業建設模型安全靶場,制定模型安全及性能評估標準、開展行業模型及智能體評測,模擬多場景大模型安全攻擊,提供主動防御軟硬件工具和模型安全解決方案,形成大模型多維風險評估體系,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安全保障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支持。
十、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圍繞裝備研發、生產、運行及維護等多個環節,充分發揮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科學智能、具身智能等多種大模型能力,提升裝備的研發設計水平,增強裝備的感知、決策、執行能力,對符合條件的裝備智能化升級項目通過筑基工程、揭榜掛帥等多種方式予以支持,對具有示范推廣作用的新裝備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支持。
十一、打造具身智能工廠示范標桿。支持制造業企業應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術,部署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設備,全面提升智能工廠的具身智能裝備密度、提高工廠數據驅動和智能決策能力,形成人機協同新范式,建設具身智能工廠,對符合條件的示范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支持。
十二、布局智能產品關鍵產能。針對AI PC、AI手機、AI眼鏡、智能機器人等智能產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牽頭建設中試平臺、智能產品柔性生產線,對符合條件的中試平臺及柔性產線建設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
十三、培養復合型產業人才。支持企事業單位針對制造業全流程人才需求,設計“AI+制造”階梯式課程體系,建設“AI+制造”實訓基地,基于生產場景和真實課題,使用人工智能創新工具,開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應用培訓,培育大模型落地實施團隊,對效果顯著的課程編制和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給予擇優支持。
十四、優化人工智能賦能咨詢服務。遴選具備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成功經驗的信息軟件、制造業等企業,納入制造業人工智能服務商企業庫,依托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等平臺,與京津冀制造業企業開展對接活動,提供咨詢服務,共同推進大模型在制造業場景落地。
十五、加強模型應用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創新“AI智造貸”等金融工具,對企業應用大模型調優、數據治理等技術開展智能工廠建設、部署智能產品等工作給予貸款服務,助力企業加快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用好市級人工智能、機器人、先進制造與智能裝備等相關基金,培育優質制造業企業、大模型及智能體創新企業。
十六、組織標桿案例宣傳推廣。征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案例,利用頭部新聞媒體及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活動平臺宣傳及推廣,鼓勵企業搭建人工智能賦能生產制造案例展廳并開展行業內技術推廣和典型案例交流,組織標桿案例向京津冀制造業企業進行宣貫,建立標桿案例宣傳網絡平臺,促進各方共享優秀案例資源,實現行業內的經驗交流與共同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