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近年來,為破解藥物研發時間長、高投入、高風險、回報慢等瓶頸,科研人員和相關企業紛紛開始將目光轉移至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見長的人工智能。而在此背景下,“AI制藥”也逐漸成為了當前藥學研究和前沿醫學創業的新發展熱點。
AI制藥應用廣泛,被投資者高度看好
據了解,由于與傳統制藥方式相比,AI制藥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中篩選新的治療靶點和新藥物,并減少藥物發現所需的時間和巨大的成本。因此,在近年來已被廣泛應用于藥物發現的靶點發現,虛擬篩選,化合物設計與合成,ADME-T性質和理化性質預測,藥物臨床試驗設計、管理、患者招募,藥物警戒應用和真實世界證據生成等方面。
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市場前景也被越來越多投資者看好。有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AI+新藥研發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18.3億美元,是2015年投資額的5.4倍。在國內,近年來對AI+新藥研發領域的投資再在增多。2021Q1,就有多家AI制藥公司完成了不同輪次的融資。例如,4月26日,百圖生科、維亞生物、許大強博士團隊聯合宣布發起設立AI驅動的新型生物醫藥公司AIxplorerBio索智生物,并已完成5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據了解,新設立的索智生物將專注于自身免疫系統和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的新藥研發,并致力于在藥物研發過程中打造一個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新型的新藥研發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內一系列政策助推,以及醫藥創新氛圍的日漸濃厚,還已經開始涌現出了晶泰科技、深度智耀、云勢軟件、望石智慧等一批創新企業。除此之外,越來越多互聯網巨頭包括百度、字節跳動、京東、阿里巴巴等也正在加碼入局“AI制藥”領域。如百度這幾年就不斷聚焦AI+醫療,在今年3月16日還上線了一款名為輕竹健康的一站式健康
管理平臺,集合了資訊、測量提醒、血糖血壓記錄、健康課堂和商城等多項服務。
AI制藥大熱下,諸多難點仍待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AI制藥“熱”下,業內也提出還有許多難點仍待解決。其中,在藥物研發上,受限于數據可獲得性等方面的因素,AI目前只能應用于少數環節。有統計顯示,近10年來,AI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藥物發現階段,占比超過2/3,為66例。但在臨床試驗階段,例如藥物依從性、預測治療結果、數據分析、病理研究、疾病診斷等場景的AI應用不足1/4。
還有,在人才方面,據了解,雖然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AI相關的專業和課程,但同時精通AI和制藥的復合型人才缺口卻仍然不小。業內指出,很多AI制藥公司的團隊成員要么懂AI不懂藥,要么懂藥不懂AI,而多學科知識的交融又面臨著很多障礙,這將成為影響AI制藥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目前行業也還缺少統一
標準進行監管,以及存在商業模式尚不明確、數據制約、算法有待提高、技術仍待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總的來說,業內對AI制藥雖然整體表現出過高的期望,但從長遠看,業內認為行業發展會回歸理性,整個AI制藥產業會在一邊跨越障礙一邊優勝劣汰下,助力提升制藥行業的整體創新能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