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關于陸地與空中的無人駕駛設備引發不少討論,但海洋又怎能缺席?隨著勞斯萊斯與芬蘭國有渡輪運營商Finferries之間合作的推進,見到了自主運行的渡船。不過在無人駕駛船舶全面覆蓋世界各條水道之前,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自主化船舶可被視為能夠在無需船員的情況下獨立運行的船舶;遠程船舶是指由來自岸上的人員進行遠程操縱的船舶;而自動船舶則利用所運行的軟件管理其運行情況。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未來將有更多類型的船舶從有人駕駛逐步轉變為擁有程度的無人駕駛能力。無人駕駛船舶可能會被用于一部分應用場景,而且即使船舶的無人駕駛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某些用例中的船舶仍會配備有人類船員。
無人駕駛船舶的優勢
正如人工智能與自主化技術在其它應用領域所做出的承諾,預計未來的無人駕駛船舶將能夠在性與效率方面實現顯著提高,同時減輕這類重復性任務給人類造成的負擔。
如果自主與半自主系統能夠幫助減少由疲勞或錯誤判斷所導致的人為錯誤,那么無人駕駛船舶終將使我們的海洋更加危險。即使船員仍是船只的操縱者,經由船載
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與人工智能算法相結合,也將幫助船員們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減少或消除船員,將減少航行過程中的人員與輔助性開銷(例如船上設施與保險等)。通常,與船員相關的費用占運營預算的30%。此外,船員的減少或消除也讓船舶在設計與燃料使用層面獲得更高的運行效率。一項研究預計,每一艘無人駕駛船舶在25年的運行周期之內,通過燃油與船員用品/工資削減節省下來的資金可能超過700萬美元。
雖然無人駕駛船舶發展還存在一系列技術、社會、法律障礙及其他不確定性,但無人駕駛船舶應該是未來船舶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因為人類終歸要將自己從航海中無處不在的危險和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智能機器替代船員之日,將是無人駕駛船舶真正應用于市場之時。遙控駕駛甚至自動駕駛,都不是無人駕駛船舶的全部。無人駕駛船舶涵蓋的技術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傳統船舶技術,還涉及多傳感器智能
監控系統、自動避碰系統、高可靠高冗余數據傳輸系統、機電系統自動故障檢測系統、自動導航系統、可靠電子海圖系統、智能機器人系統、水下機器人系統、防海盜系統技術,甚至熱門的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
總的來講,無人駕駛船舶技術中的重點和難點是智能技術與控制技術。對于無人駕駛船舶來說,智能是最基本的特點。該型船舶必須能夠自主進行環境探測、目標識別、自主避障、路徑自主規劃等。而控制技術也是核心技術之一,對指令的反應是否靈敏等是決定無人駕駛船舶能否成功航行的關鍵。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被成功運用于飛機和汽車,而將其運用于大型商業船舶還沒有先例。計劃開展無人駕駛商船項目的羅·羅公司認為,從技術方面來看,無人駕駛商船 已沒有太大障礙,將操控船舶的工作轉移到岸上,指日可待。到那時,船舶將不再需要船員或減少對船員的使用,配置將得以大大簡化。其完全不同于傳統船舶的配置和運營方式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航海格局。
資料來源:百科、知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