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原則,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物,實行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游名市、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市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保障,四川省廣元市發布了《打好凈土保衛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的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為此,廣元市將開展十五項重點任務。
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和監測。扎實推進土壤環境質量詳查,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地塊分布及環境風險情況;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區全覆蓋,建成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嚴格土地開發用地準入。嚴格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控,合理規劃土地利用空間。土地開發利用必須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對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一律不得進入用地程序。嚴格控制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新建有色金屬礦采選和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天然(頁巖)氣開采、鉛蓄電池、汽車制造、農藥、危廢處置、電子拆解等行業企業。2020年前,加快現有重點行業企業提標升級和技術改造,確保耕地不受污染。
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化、化工、鉛蓄電池制造等行業企業。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學布局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等設施和場所,合理確定畜禽養殖布局和規模,引導畜禽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
標準化方向發展。
全面強化監管執法。重點監測鎘、汞、砷、鉛、鉻、鎳、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重點監管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化工、醫藥、鉛酸蓄電池、石油加工、焦化、電鍍、制革、汽車制造、危險廢物處置、天然(頁巖)氣開采等重點行業和工業園區,以及糧油蔬菜主產區、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等區域。加大執法力度,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加大農用地保護力度。2020年底前,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在農產品主產區開展耕地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逐步建立分類清單,并定期對相關信息進行更新。嚴格保護優先保護類耕地,將符合條件的劃為基本農田,確保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深入開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推行秸稈還田、化肥農藥減量、增施有機肥、少耕免耕、糧豆輪作、農膜減量與回收利用等措施,切實保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到2020年,實現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累計437個,創建省級森林食品基地5個。
著力推進耕地安全利用。按照國家技術指南,制定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到2020年,實現全市受污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的面積達到6萬畝,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到2萬畝。
加強林地草地園地土壤環境管理。嚴格控制林地、草地、園地的農藥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完善生物農藥、引誘劑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廣力度,加強食用農林產品質量安力建設,加強對污染林地、園地產出食用農林產品質量檢測,發現超標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防范建設用地新增污染,嚴格環境準入。建立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場地調查評估和治理修復制度。對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天然(頁巖)氣開采、鉛蓄電池、汽車制造、農藥、危廢處置、電子拆解等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上述企業用地,按規定開展調查評估。重度污染農用地轉為城鎮建設用地的,分別由市自然資源局、縣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開展調查評估。
加強未利用地環境管理。按照科學有序原則開發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擬開發為農用地的,有關縣、區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評估;不符合相應標準的,不得種植食用農產品。加強納入耕地后備資源的未利用地保護,定期開展巡查。加強對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影響區域內未利用地的環境監管。依法嚴查污染土壤的環境違法行為。
嚴格重點企業與園區土壤環境管控。結合實際,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實行動態管理,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單的企業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土壤進行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定期對重點監管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土壤開展監督性監測,監測結果作為環境執法和風險預警的重要依據。開展重點工業園區污染綜合預警試點,2020年底,建成大氣、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預防預警體系。開展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清單和污染地塊名錄。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污染防控。加強對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影響區域內未利用地的環境監管。全面推進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安全監管和污染防控,重點加強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工作,完善隱患治理和閉庫措施。重點監管尾礦庫企業要開展環境風險評估,防止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環境污染,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儲備應急物資。
加強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全面清理整治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對全市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動進行清理整頓,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落實《四川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2年)》,強化廢氧化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
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的安全處置。到2020年,建成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示范點和旺蒼縣、劍閣縣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縣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控制。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標準并落實相關總量控制指標,嚴禁在生態紅線管控區、人口聚集區、省控重點區域等范圍新建涉及重金屬排放的項目。執行重金屬相關行業準入條件,重點行業的重金屬排放量保持“零增長”。深化重金屬污染治理,督促涉重企業全面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現有重金屬污染企業升級改造,繼續淘汰涉重金屬重點行業落后產能,降低重金屬排放總量,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嚴格控制農業污染。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安全處置激勵機制,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到2020年,全市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加強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業生產環境廢棄農膜“零污染”目標。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到2020年力爭創建1個畜牧業綠色示范縣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有序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先修復后開發”原則,以受污染耕地和擬開發建設居住、商業、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項目的污染地塊為重點,逐步推進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的治理與修復。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1.5萬畝。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