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無錫首屆智能傳感器高峰論壇”上,無錫當地政府表表示計劃于三年內扶持產值達百億元的產業。
百億元并不是一個夸大的數據,據市場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測算,就集成智能傳感器而言,就可達到每年10%的遞增速度,并有望在2018年達到69億美元。Winter Green公司也給出了預測,集成處理器的智能傳感器將在2019年達到2.8萬億個,遠遠高于2013年的6500萬個。
智能傳感器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它日益推進符合未來智能化生活的技術研發。
個智能傳感器是美國Honeywell公司研制的,建立了新的傳感器概念。我國對智能傳感器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等大專院校相繼報道了研究成果。90年代初,國內幾家研究機構采用混合集成技術成功的研制出實用的智能傳感器,標志著我國智能傳感器的研究進入了行列,但是與國外的先進技術相比,我們還有較大差距。
目前,智能傳感器技術研究向著高精度,高可靠性,寬溫度范圍,微型化,微功耗、無源化,智能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我國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
智能傳感器來勢洶洶取決于它所應用領域的美好前景。
“它是智能城市、智能建筑、智能水域應用的基礎。”市場研究公司Winter Green Research蘇珊·尤斯蒂斯說。智能城市、智能建筑、智能水域,作為目前為搶眼的領域,自然而然,智能傳感器被推到眼前。
智能傳感器的快速崛起依賴于政府政策支持。
工信部早前出臺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定強調“十二五”期間主要內容,一是攻克核心技術,包括信號感知,傳輸,處理技術,重點支持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二維碼芯片等上游傳感器領域;二是加快標準建設,建立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和重點應用行業標準;三是積極開展示范項目,重點支持工業、農業、流通業等領域;在基礎建設方面,建設智能交通、智能電力、智能環保等,在生服務方面,支持物聯網在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智能家居等方面應用。
智能傳感器不僅代表的是傳感器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智能生活開發的發動機。作為21世紀具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它的市場不言而喻,百億元產業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