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5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全球變化下的典型森林生態系統觀測與預警”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該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2022年度資助項目。項目依托植物所,聯合南京農業大學、廈門大學,匯集國內從事森林結構及功能性狀與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研究的優勢力量,聚焦我國典型森林生態系統,通過樣方調查、聯網觀測、多源遙感觀測、模型模擬等多種手段,闡明森林生態系統關鍵結構與功能性狀的耦合機制、空間格局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模擬未來氣候變化下我國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變化趨勢。
會上,植物所、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項目二處、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地球與資源處相關負責人分別致辭。
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的整體情況,重點匯報了項目的實施方案及已經取得的進展。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于貴瑞建議應加強各任務間的聯系與協作,更好地為國家“碳中和”戰略提供支撐。專家組成員在肯定項目實施方案與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從結合目前森林臺站網絡的觀測體系優化實驗方案、聚焦具體的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深入挖掘觀測與模型間的聯系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前身為1928年創建的靜生生物調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50年合并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改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以整合植物生物學為學科定位,以植物對環境適應的生物學基礎為主要研究方向,以綠色高效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國家需求為重要研究領域,重點在植物系統發育重建和進化、陸地植被/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資源植物分子與發育生物學、植物信號轉導與代謝組學、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利用等方面開展系統的研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