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4月2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2023年 第13號)批準《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試行)》(HJ 1295—2023)和《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湖泊和水庫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試行)》(HJ 1296—2023)兩項標準正式發布。
基于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研究”等項目(課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組織國內相關優勢單位在松花江、遼河、淮河、太湖、洞庭湖等重點流域開展了大量水生態狀況調查與試點監測工作,于2014年形成了《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湖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總站水字〔2014〕124號),支撐了2020~2022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中“重點流域水生態狀況調查監測”專項任務,為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提供了技術支撐。經近10年的應用驗證,編制組吸納相關反饋意見對技術指南進行修訂,為新標準的發布奠定了基礎。
兩項標準規定了河流、湖泊和水庫水生態監測中水生生物監測點位布設與監測頻次、監測方法、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評價方法等技術內容。水生生物監測類群包括著生藻類、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魚類;水生生物評價方法涵蓋生物完整性指數、污染耐受性指數、多樣性指數及群落或種群特征參數四大類。該標準填補了水生態監測與評價領域相關標準空白,對進一步完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