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相比較很多前輩,我在表計行業的從業時間還不算長;相比較很多新人,我在表計行業的從業時間可不短了。
從來沒想過大學專業學的電力系統自動化,在后續的從業經歷中不但從強電轉到弱電,還從電延伸到了水氣熱,將一枚妥妥的理工女蛻變成媒體人,其中的線索就是這一只只小小的電表、水表、
燃氣表、
熱量表。在見證一代又一代表計變遷的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行業各方對計量的關注和重視越來越高。
“大數據蘊含著大機遇
驅動著大未來
計量科學數據這座巨大的“寶藏”
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使用價值和發展潛力
中國的計量將賦能更多領域、更多行業
在數字化的大潮中乘風破浪駛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明天!”
剛剛過去的第23個世界計量日的主題是“數字時代的計量”,旨在讓人們認識到數字技術對當今社會的改變趨勢。計量數字化轉型,一方面是傳統計量技術、方法和管理向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是其他產業數字化轉型之后的計量應對。今天的表計人,將有機會見證并參與數字時代計量發展的新歷程。
全國首家國家碳計量中心
5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批準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此舉標志著全國首家國家碳計量中心正式落戶內蒙古。
計量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活方式綠色變革、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目標的重要保障。首家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籌建,將開啟加強碳計量相關技術研究、路徑探索和制度建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計量體系完善的新征途,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智慧電力)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批復同意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依托國網計量中心籌建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智慧電力),助力推動計量數字化轉型發展,進一步釋放計量數據效能,更好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計量數據是基礎性戰略資源,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強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工作,從精準醫療等重點領域著手啟動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建設,推動計量從器具管理向數據管理轉變,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此次批準籌建的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智慧電力)將根據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實施和計量數字化轉型發展需求,在智慧電力領域加強計量數據采集、分析和利用,加強計量數據相關技術研究,制定電力計量數據相關標準、技術規范,加強電力計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和創新應用,構建面向政府、產業、民生的電力計量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對進一步釋放電力計量數據效能以及服務政府治理、促進產業發展、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的通知》
《通知》第二部分示范內容中提到:示范項目應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具有顯著的作用和效果,具有成功實施案例及具體實踐,或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規范或標準,適于在全行業、多領域進行示范、推廣和應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類型:
(一)技術創新示范。在能源資源計量關鍵技術研究或設備研制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包括:碳排放相關計量技術研究;大口徑流量計量、直流電能計量、燃氣熱值計量技術研究;水電氣熱等計量器具、碳排放相關計量器具在線檢定或遠程校準技術研究;便攜式或多功能計量檢測設備研制和應用;新能源相關計量技術研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節能產品評價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等。
(二)制度創新示范。在服務能源資源節約和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建立了計量新制度、新手段。包括: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計量制度研究;在儀器儀表智能化升級、質量評估、遠程監管等方面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地方實踐;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制定國產品牌培育和使用扶持政策;建立并完善了能源計量基礎長效投入和發展機制,以及“政產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機制;將能源計量審查、能效計量比對、能源資源計量檢測、能源利用狀況報告、能源審計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建立了必要的節能管理制度;在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建設方面,有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建立了必要的聯合推動和實施機制。
(三)模式創新示范。在服務能源資源產業發展和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方面建立了計量服務新模式、新理念。包括: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應用服務創新;碳計量數據質量分析評價和應用;能源資源計量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建立計量、監測和統計相結合,在線采集、實時監測、集中管控相結合的智能化能源管理模式;開展計量精準施“測”服務,為企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提供覆蓋設計、研制、生產、選型、使用、維護全過程的個性化計量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發展和壯大能源資源計量服務主體等。
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宣布成立全國數字計量技術委員會和全國人工智能計量技術委員會
為迎接計量數字化轉型挑戰,在5月20日“世界計量日”紀念大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宣布成立全國數字計量技術委員會和全國人工智能計量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分別設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全國數字計量技術委員會和全國人工智能計量技術委員會主要支撐我國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推動各專業領域數字量具(參考數據)、智能量具(認知標準)的建立和使用,向市場監管總局提出綜合性、通用性及特殊領域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制定、修訂和宣傳貫徹的建議,組織全國產、學、研、用各領域的計量學、信息科學、數學、腦科學、心理學等學科專家人才,共同研究和探討數字世界及智能領域中的計量問題,組織起草相關計量技術規范,提升我國數字計量及人工智能計量技術規范編制質量,規范我國計量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溯源途徑和技術方法,保障數字領域計量量值的單位統一、準確可靠,確保智能評價方法可信度和一致性。
計量是定量描述世界、揭示客觀規律、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加強計量數字化轉型研究,形成科學完備的數字計量及人工智能計量理論與技術體系,推動數字時代計量的演進,不僅成為“數值定義世界,精準改變未來”的加速器,更是建設數字中國、保障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
當數字計量具體走到水電氣熱更為細分的行業領域時,尤其經歷了疫情當下的這三年,無論是技術本身,還是涌現出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更是有著真真切切的呈現,小編將在:數字計量,最好的時代(二)中予以描述,敬請關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