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久益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星鏈”計劃,概念炒作還是未來方向?
近日,馬斯克旗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運載火箭成功將“星鏈”(Star-Link)*60顆衛星送入軌道,其雄心勃勃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向前推進了一步。“星鏈”*衛星發射,使大眾目光再次聚焦在低軌衛星通信技術上。“星鏈”計劃,是概念炒作還是未來方向?
“星鏈”計劃目標宏大
馬斯克所計劃的“星鏈”,目標是建成由12000顆衛星形成的衛星互聯網,并將在2025年達成這一目標。
根據SpaceX自己發布的資料,其計劃發射的12000顆衛星分為兩期完成。期要上4425顆衛星,采用Ku和Ka頻段,到2022年發射完;第二期7518顆衛星采用V頻段。期4425顆衛星也分成兩個階段,原計劃應該是先發1600顆衛星,高度1150公里,傾角是53度。現在看新計劃里做了改變,階段有1584顆,軌道高度550公里,衛星重量也由原來計劃的386公斤調整為現在的227公斤。
中國衛通集團科技委原副主任、中星-16衛星工程副總師、研究員閔長寧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這種調整能夠帶來三個好處,一是改善了空間環境,使得衛星離軌更安全;如果衛星離軌,即便衛星不帶燃料,也會在5年內進入大氣層,不會留下垃圾影響軌道的使用。二是低軌對性能有改善,降低了時延至15毫秒、衛星的總數量可減少16顆,相比原來1150公里高度能夠降低6個分貝的路徑傳輸損耗。三是成本,衛星重量下降能夠降低系統建造成本。
“星鏈”計劃期階段1584顆星,是由24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66顆衛星構成,今年計劃發800-1080顆衛星,預計明年開始提供服務;第二批計劃發2800顆衛星,期2022年全部發射完。
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申冠生認為,“星鏈”計劃目標宏大,12000顆衛星是現役衛星的10倍之多,一旦構成將能為數十億衛星互聯網用戶提供類似地面光纖上網的寬帶速度。
目前衛星制造已經達到了批量化生產的水平。衛星設備模塊化,可用準流水線的方式進行組裝和集成。閔長寧認為,低軌星座的關鍵技術也很多,包括相控陣列天線、衛星軌道的控制和管理、低軌星座衛星與高軌衛星的頻率兼容性管理,因為低軌衛星與高軌衛星的頻率是重疊的,低軌衛星必須要規避對高軌衛星的干擾。以及衛星的規模化批產和發射、相控陣天線終端的低成本化等,說明在這些關鍵技術上,美國已經相對成熟。
“星鏈”商業推廣存在短板
申冠生說,“星鏈”計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銥星”計劃。銥星系統是美國于1987年提出的代通信星座系統,耗資30多億美元,1999年,成立僅半年的銥星公司宣布。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同樣“星鏈”的未來商用也面臨著重重困難。
首先,產業鏈和市場開發不足,“星鏈”采用的是Ka、Ku波段,與目前主流的通信設備產業鏈存在脫節,在市場方面,根據馬斯克的預想,主要客戶將來自地面互聯網覆蓋不足的區域,這些客戶可以預計ARPU值不高。
其次,成本居高不下,“星鏈”使用的小型衛星壽命不足十年,平攤的設備折舊成本必然十分,另外數量龐大的衛星群又會造成空域堵塞,回收將成為馬斯克無可逃避的難題,這些都會折算進用戶使用成本。
第三,環境問題,“星鏈”需要遍布的地面基站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國家的所有政府都愿意支持“星鏈”計劃,政治風險不容忽視。綜合來看,“星鏈”計劃達成覆蓋的可能性很低。
申冠生說,毋庸諱言,“星鏈”計劃一旦成功,的移動通信產業將面臨大洗牌,光纖骨干網可能直接退出市場,不過從現實角度考慮,“星鏈”計劃覆蓋幾乎不可能實現,利用自身在長距傳輸上的時延優勢,“星鏈”可能對海底光纜市場造成更明顯的沖擊。
閔長寧說:“從市場發展看,低軌衛星通信光靠流量贏市場是很難的,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太大,我估計兩年之內把成本收回來很難。”
我國相關項目也在推進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衛星移動通信,也參與過“銥星”項目。近幾年我國重啟衛星移動通信,相關項目正在推進。
申冠生說,從深層次分析看,“銥星”計劃和“星鏈”計劃在于搶占軌道資源和頻率資源,也有商業包裝和資本炒作的考慮因素。
閔長寧說,目前我國已經向電聯申報了由864顆衛星組成的低軌星座寬帶系統衛星網絡資料,但目前我們在頻率地位上還相對落后。
電聯(ITU))規則規定,對于低軌星座系統衛星的頻率使用同樣須遵循先登先占的原則。衛星網絡資料申報得早地位就優先,申報落后的衛星網絡系統要服從前面已申報衛星網絡資料、地位優先的低軌星座寬帶系統。
而且先登先占的同時,要在7年規則期限后的7年內,衛星發射數量須滿足ITU關于非靜止軌道(NGSO)星座系統投入使用及里程碑的相關規定。這就意味著低軌星座系統不僅要按照ITU規定將衛星發射升空,同是要按照ITU規定的時間和比例,啟用低軌星座系統并向公眾提供服務,從而使頻率地位合法化、固化。
我國從2017年開始申報低軌星座寬帶衛星網絡資料,但國外在2012年已經開始申報,2014年是高峰,目前有約200份低軌星座寬帶衛星網絡資料已申報。
閔長寧說,目前國內對低軌星座寬帶衛星系統,從上到下都很重視,關鍵還是落實。從市場前景來看,我國寬帶衛星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政府通信與與應急響應體系、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交通運輸行業,包括機載應用、海上船舶運輸應用、以及農業、漁業、林業和水利應用,包括國內沿海、山區、林場、草原、水庫等地的寬帶通信,還可以用于“一帶一路”建設等。
據不*統計,2020年我國衛星寬帶通信需求約為450Gbps,2025年我國衛星寬帶通信需求約為1400Gbps。衛星寬帶通信服務共有七類主要市場,分別是消費寬帶市場、政府和企業市場、基站回傳和中繼、航空寬帶接入、海事市場、軍用市場和視頻服務市場,其中消費者寬帶占比大。據Euroconsult預測,2016年,衛星寬帶總使用量395Gbps,到2025年,總帶寬需求將達到3400Gbps。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