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久益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IC先進制程之戰,臺積電三星如何角逐?
近日,臺積電、三星掀起集成電路先進制程的新一輪搏殺,交錯公布在7nm EUV、6nm、5nm的進展。隨著制程跨過7nm大關,臺積電、三星成為繼續推動先進制程前進的僅有的兩個玩家。在7nm EUV與5nm兩個競爭焦點,臺積電與三星如何角逐?代工市場的競爭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三星積極進取,臺積電緊守陣地
4月16日,三星宣布完成5nm FinFET研發,較其7nm芯片特定面積晶體管數量增加了25%,速度提高10%,耗能降低20%,6nm芯片也完成了設計定案,預計2019年下半年進入量產。當晚,臺積電跟進宣布6nm技術即將面世,預計2020年季度試產。本月初,臺積電已經公布5nm進入試產階段的消息。相比7nm工藝,基于ARM Cortex A72核心的全新5nm芯片能夠提供1.8倍的邏輯密度,性能提升達15%。
在7nm節點,三星被臺積電全面壓制。2018年4月,臺積電采用DUV技術,實現7nm量產,蘋果A12、華為麒麟980、高通驍龍855等幾乎所有在2018年面世的7nm處理器皆采用臺積電制程。而三星希望在7nm節點導用EUV技術,實現對臺積電的,研發進展相對緩慢,在2018年沒有商用產品問世。自家處理器Exynos 9820也采用8nm LPP工藝打造,在制程上被蘋果、華為拉開差距。
但三星也并非沒有還手之力。采用EUV技術的7nm產品預計今年4月開始出貨,Exynos 9825有望成為搭載7nm EUV的處理器。此外,三星7nm EUV斬獲了IBM訂單,雙方將合作開發下一代高性能計算處理器。本次高調宣布7nm EUV、6nm、5nm進展,顯示出三星在代工市場的進取心。據TrendForce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三星在芯片代工市場的份額將達到19.1%,較去年的14.9%提升近三成,而臺積電的*則出現了下滑,從去年的50.8%下降到48.1%。在三星宣布5/6nm進展后,素來低調的臺積電選擇時間回應,也表現出臺積電捍衛*的決心。
7nm EUV與5nm是競爭焦點,雙方的機遇和挑戰
三星和臺積電有兩個競爭焦點,一是誰先大規模量產7nm EUV,二是誰能量產5nm。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臺積電與三星各有所長,綜合EUV在生產過程的應用程度、配套技術、企業模式等因素,臺積電與三星差不多,臺積電在宣傳及客戶忠誠度方面更有優勢。
三星電子副董事長金基南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相信三星將能夠先于競爭對手大規模生產7nm EUV產品。盡管在2018年年底就傳出7nm EUV量產消息,三星至今沒有明確的商用產品,原因在于EUV的實用化過程困難重重。莫大康向記者指出,EUV的困難體現在整個制程,包括光刻膠、Pellicle、缺陷檢查、光源功率以及設備的穩定運行等各個環節。他估計,EUV在半導體行業擴行至少需要1-2年。
“TSMC的EUV已經從4層擴大到10多層, 在3D封裝、管理,包括模式,中立(只代工不像三星是IDM)等均有優勢;而三星試圖‘全EUV’,然而(實踐起來)可能有困難。”莫大康說。
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副所長朱邵歆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晶圓代工是否使用EUV,更多是代工企業和設計企業共同研發和決定,會綜合成本和效率等因素。這意味著,即便三星的“全EUV”能夠落地,除非具備的性價比,才會被設計廠商采納。
在5nm節點,臺積電進度更快。TrendForce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陳彥尹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雖然三星有自家手機處理器需求為基礎,但臺積電已經與眾多客戶有著長年積累的合作關系。4月3日,臺積電宣告5nm進入風險性試產,而三星在差不多的時間僅僅完成技術開發,臺積電更勝*。
但是,在5nm節點,研發費用將激增到5億美元,除了通信基帶、高性能服務器、人工智能、手機領域的少數玩家,大多數芯片設計廠商無力跟進,需要市場培育期。
未來,雙方的制程之戰將更加艱巨。三星已經驗證了3nm工藝性能,臺積電的3nm工廠也正式通過環評。莫大康指出,在5nm到3nm的研發中,晶體管架構將發生改變,環柵、納米線以及導線金屬材料(由鈷代替銅)隨之變化,可謂周期長、代價高,雙方都將面臨挑戰。
除了“數字游戲”,代工還能怎么玩?
臺積電、三星的“數字游戲”,除了帶動手機芯片、高性能計算繼續向前邁進,也影響著代工市場的競爭格局。
陳彥尹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代工廠商的分工越來越明顯。首先,臺積電、三星成為先進制程工藝的重點供應商,先進制程在兩者代工事業的比重逐漸增強,2019年臺積電的7nm營收貢獻有望挑戰30%(2018年僅占9%)。其次,英特爾雖沒有明確公布在晶圓代工事業的進展,但有不少跡象指出,英特爾短期內會以服務器、NB IOT等自身需求為主,不會與臺積電、三星正面較量。其他代工從業者則會更加注重10nm以上的市場。
那么,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以外的代工廠商該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呢?
首先是持續優化成熟制程的性價比。陳彥尹認為,晶圓代工從業者可基于更加成熟的制程,持續強化成本結構、提升產品性能,來吸引更加多元的客戶訂單。
其次是提升特色工藝的豐富程度。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所研究成果顯示,隨著5G商用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對模擬、射頻、電源管理、傳感器等特色代工需求不斷增長,代工企業可緊跟新興技術市場,加大對特色工藝的研發力度。
另外,代工從業者應增強對設計環節的理解程度,深化與設計廠商的合作模式。朱邵歆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設計企業和代工企業之間的綁定關系會更加牢固,雙方合作研發合作開拓市場,可以形成虛擬的IDM模式,甚至過渡到共享IDM模式。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