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久益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虛擬現實市場前景看好 制造業等領域
摘要:作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之后可能的又一通用性計算平臺,虛擬現實的真正價值體現在與軍事、制造、娛樂、醫療、文化藝術、旅游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并將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帶來*性的變革,zui終或撬動上萬億美元的產值效益。
2016年以來,隨著消費級產品不斷推出,虛擬現實成為廣受關注的發展熱點,虛擬現實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重要戰略窗口期。
作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之后可能的又一通用性計算平臺,虛擬現實的真正價值體現在與軍事、制造、娛樂、醫療、文化藝術、旅游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并將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帶來*性的變革,zui終或撬動上萬億美元的產值效益。
針對如上變化,賽迪智庫9月7日在京發布《虛擬現實產業與應用*》(以下簡稱《*》),介紹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并指出未來行業應用的引爆點將在軍事、制造等領域。
國內仍以初創企業為主
“虛擬現實的作用對象是人而非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溫曉君介紹,虛擬現實以人的直觀感受體驗為基本評判依據,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新的方式手段。與其他直接作用于物的技術不同,虛擬現實本身并不是生產工具,它通過影響人的認知體驗,間接作用于物,進而提升效率。
事實上,虛擬現實的概念由來已久,相關技術在軍事、航天領域已有深入應用。2015年以來,隨著虛擬現實消費級產品的不斷推出,虛擬現實才真正成為電子信息領域zui受關注的產業之一,并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之后新的通用計算平臺。
據悉,虛擬現實產業鏈大致可分為關鍵零部件、軟件、設備、應用與內容制作幾大部分。 目前,國內企業主要分布于設備制造環節,而在處理器芯片、傳感器件、軟件與應用內容開發方面我國企業數量極少,短板尤為明顯。
溫曉君分析,從國外虛擬現實產業的發展來看,在巨額投資的刺激下,產業鏈各環節發展迅速。2014年和2015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領域共進行了225筆風險投資,投資額達到35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虛擬現實產業在硬件、軟件、內容、應用和服務等諸多環節上的快速發展。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但由于虛擬現實普及至少還需要2~3年時間,且虛擬現實產品尚需在沉浸感和體驗感方面進行優化,現階段生產廠商還很難從消費端用戶獲得硬件銷售收益,因此不少創業公司開始轉向行業應用端用戶,靠為行業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培訓業務為生。
從國內看,虛擬現實行業的資本市場前景良好,融資創新積極性較高。預計2020年,國內虛擬現實設備出貨量將達到820萬臺,用戶量超過 2500萬人,與2020年虛擬現實硬件市場預計規模28億美元比較,中國的市場規模將占的34.6%。“硬件制作商是現階段國內虛擬現實行業融資發展的重點,虛擬現實硬件開發商的融資占整個虛擬現實行業的51.9%。”溫曉君說。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硬件設備不統一、標準不完善、虛擬現實內容和沉浸式體驗較為缺乏,以及用戶群體小眾化等因素,目前虛擬現實行業在國內多為初創企業,投資也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大多持觀望態度。
“也就是說,國內虛擬現實創業目前還屬于資本導向下的試探發展,類似O2O(線上到線下)產業的發展初期,一旦在某個細分領域出現爆發的苗頭,*和風投將迅速跟進。”溫曉君說。
據國內外多家大型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將在150億~300億美元之間。其中,中國的市場規模將在550億~600億元人民幣之間。據統計,2015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為15億元左右。
談到制約虛擬現實產業爆發的因素,溫曉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技術成熟度不足,如廣視角、低眩暈、低延時、真三維等難題待突破;二是需明確演進路徑,如選擇桌面端或移動端,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等;三是提高產業鏈支持度,包括硬件配套、應用開發、內容生產等;四是獲取消費者認可度,包括用戶體驗、使用習慣、價格等方面;五是能否找到行業應用的突破口,并形成可觀收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