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京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原料不夠,市場受擠壓,烷基化油陷入虧損!
“作為調油產品,烷基化油一度受到市場青睞,產能不斷釋放。但目前生產裝置成本倒掛, 每噸產品虧損在百元以上, 未來的發展狀況真是令人堪憂。”吉林方順化工有限公司總方順對中國化工報記者說。 當前烷基化油行業發展狀況如何? 發展面臨什么困境?未來的出路在哪里?為此,中國化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原料短缺 虧損成常態
方順說, 造成烷基化裝置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原料醚后碳四緊缺,
原料奇貨可居,價格處于相對高位。
記者了解到, 隨著醚后碳四的深加工領域不斷延伸, 相關裝置建設層出不窮,除烷基化裝置、異構化裝置、芳構化裝置、順酐裝置之外,醋酸仲丁酯等裝置的原料都是醚后碳四。
資訊統計數據顯示, 國內以醚后碳四進行深加工的裝置對原料的年需求量為3418萬噸,而國內現有醚后碳四的流通年商品量僅為1272萬噸。在裝置開工正常的情況下,國內醚后碳四的年供應缺口高達2146萬噸。
當前, 僅國內烷基化裝置年加工原料的能力在1280萬噸,假設國內無其他深加工裝置與其競爭醚后碳四資源, 原料仍舊難以滿足國內全部烷基化裝置的滿負荷生產。可見,原料問題一直是包括烷基化油行業在內的深加工裝置的發展瓶頸。
以山東地區烷基化油生產企業為例, 醚后碳四的需求量每月在25萬~30萬噸。 據中宇資訊測算,山東地區醚后碳四的月供應量在15萬噸左右,由此不難看出,僅就烷基化裝置而言,山東地區醚后碳四每月的供應缺口就在10萬噸左右。 面對原料缺口,山東地煉企業一般是通過采購東北、西北、華北甚至華東地區的資源來滿足生產需求, 更有部分廠家通過進口醚后碳四來維持深加工裝置的正常生產。
而其他地區的醚后碳四也同樣捉襟見肘。“對于東北地區來說,生產醚后碳四的廠家, 大慶煉化、大連西太、錦西石化、錦州石化等幾大煉廠均有醚后碳四外銷,總產量在3000噸/日以上。 去年底,盤錦和運20萬噸/年烷基化裝置、遼寧盛星20萬噸/年芳構化裝置投入生產以來,更加劇了區內原料的緊張局面。”瑞陽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王春明說。
原料之爭,直接導致包括烷基化裝置在內的深加工企業吃不飽,開工負荷已經從2012年的超過90%降至2016年的56.97%,盈利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醚后碳四資源的短缺將繼續影響烷基化裝置的盈利和運行情況,企業將繼續在成本線附近掙扎。”吉林石化研究院副院長王碩對記者說。
需求下降 市場受擠壓
此前,烷基化油憑借其低硫、低烯烴、低錳的優勢,市場接受度較高。 但隨著其他替代品的異軍突起,MTBE、碳五以及二甲苯等眾多產品開始搶食調和油品*,下游用戶選擇的空間更加寬泛,導致烷基化油市場開拓受阻,*下降。
目前, 國內烷基化油的下游需求有超過50%來自于地方煉廠。 但地方煉廠也在大規模地投建重整裝置,重整汽油在硫含量、烯烴以及辛烷值方面基本可以媲美烷基化油。在地方煉廠, 重整汽油將大規模地取代烷基化油, 這對烷基化油造成了威脅。
“目前擁有重整裝置的煉廠基本不需要通過外采烷基化油就可以生產國五標準汽油。 山東等地的民營煉廠在重整裝置投產后, 已經減少甚至不再外采烷基化油了。”王春明說。
王春明還表示,山東地煉還有近1000萬噸的重整汽油產能將釋放,可以預見,未來烷基化油的*還將繼續下降。
此外,MIBE也在調油市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 可以預計,2017年國內MTBE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152.25萬噸,而到2021年,國內MTBE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448.93萬噸。 未來5年,我國MTBE的需求量仍將處于上升趨勢。
“更多的調油原料帶來了市場競爭,烷基化油行業進入了相當危險的境地, 若不能進一步開拓新市場,烷基化油行業將迅速轉入衰退期。 ”王碩說。
創新思路拓展渠道
“烷基化油生產企業要拓展銷售渠道,除了穩固和地煉、調油貿易商等進行合作之外, 更要把目光投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客戶。 這些大企業占據著國內70%以上的汽油*, 而這些企業對烷基化油的需求目前尚未*打開,還有開發潛力。目前, 有些企業已經和中石化有合作意向,若成功,將為烷基化油擺脫困境開辟新的途徑。 ”方順說。
此外, 我國現有的烷基化裝置大部分以氫氟酸和硫酸作為催化劑,部分裝置存在明顯的環境污染問題,產能小和工藝落后的裝置正在被快速淘汰。 “如何提高烷基化產品的清潔、安全生產水平是技術發展的主旋律。 固體酸可解決清潔、安全生產問題,但技術的成熟性有待提高; 硫酸法烷基化技術雖然通過廢酸再生技術解決了廢酸的問題,但增加了投資;氫氟酸法烷基化廢酸再生容易, 但受限于氫氟酸的易揮發性和腐蝕性, 只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定,重視裝置維護,采用新技術, 氫氟酸法烷基化技術仍是烷基化生產可選的技術之一。 ”王碩說。
30萬噸/年硫酸烷基化裝置中,硫酸濃度在線分析儀美國EMC公司MPR E-Scan在線折射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