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曾有電纜企業以1000 萬的價格公開競標某電纜項目,公布競標結果時,同行竟然以700 萬的價格成功競得標的。經過技術人員核算,投標價比原材料成本還要低。可想而知,這樣,即使這個標中了,生產出的產品會如何。其結果無非是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用假冒原材料,電線電纜原材料的性能不達標;二是偷工減料,導體不達標;三是產品在數量上縮水,短斤少兩,供貨數量不達標。只有如此,才能Z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大多數廠家都會以次充好,甚至假冒偽劣。次品電纜流入社會,這就必定會給社會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而Z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明星電纜的不規范運作。在采訪中,徐亞楠告訴本刊記者,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采用低價中標,甚至低于成本價中標方法的,不只是一些小企業,為了拿到訂單,一些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同樣會不得以而為之。
在電線電纜招投標的過程中,“中標”為業內人士所詬病。所謂中標法,就是在招標投標時,誰的報價Z低,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這種簡單易行的操作節約了招投標過程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但實際過程中,中標必須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企業以及全社會的高度誠信為前提基礎,就目前我國的社會環境和法制健全程度來看,中標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人擔憂。
據上海高橋電纜集團上海徐亞楠介紹,目前電線電纜招投標的過程中存在圍標、騙標、串標等問題,但Z突的問題仍是低價中標、中標,甚至低于成本價中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