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能源報報道,除了中國,目前世界上出口核電的國家有6個,包括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韓國。作為第六個能完整出口核電工程的國家,韓國于2009年擊敗眾多老牌核電強國,成功簽下出口阿聯酋4座總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核電訂單。
據核電業內人士稱,經過這幾年國內核電設備制造的大幅擴張,國內的核電產能已遠遠過剩,如果未能找到相應的海外項目,則眾多設備制造企業將面臨“吃不飽”的窘境。
近來,中國的出訪眾多發展中國家時,也屢次提及希望能夠與所在國進行核能合作,為中國的核電產業打開市場。
據悉,前述的服務能源企業協調機制是國家能源局以能源重大戰略問題調研為契機,由牽頭司負責組建服務能源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小組,相關司及能源企業參加的服務機制。
機制旨在定期通報能源國內、形勢,重大能源工作進展情況;了解能源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能源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而若將其和今年以來的能源局的“三定”方案相對照,則可以發現,核電以及核電監管已經悄然恢復了其過去的重要地位。
無論是去年宣布成立核電司,還是今年4月份國家能源局啟動18項重大戰略問題調研,將核電發展重大舉措研究列入了國內能源發展戰略。抑或今來一系列的核電領域的協調、研究、服務機制的設立。都意味著,作為清潔、、現實的能源,核電在未來必將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聯=系=我=們============
(黃)手 機:
電 話:
傳 真:
/st37985
/b2b/hhcocbi
www.guboo.com.cn/st25075
/hhcocbi/
/c_hldxdl/
/st52630
備制造能力成瓶頸
據核電業內人士稱,西屋公司在技術轉讓時,劃了一條紅線,中國消化吸收后的機組裝機容量只有突破了135萬千瓦之后,才能視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出口國外。“突破135萬千瓦是有難度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等比放大。否則西屋公司也不會以此作為分界點。我們也正在努力克服這些技術難點。”
中國的核電發展的瓶頸還包括設備制造能力。CAP1400雖然還未建造,但將來也會遇到不小的挑戰。張華祝回顧近年來的核電發展稱,這兩年,一些核電設備企業在交付時,設備質量有問題,現場施工中也出現了偏差,這給建筑質量造成了影響,對工程進度也有比較大的影響,是推遲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新建的機組,除了秦山二期3、4號機組以及嶺澳的3、4號機組的質量、工期控制都比較不錯,紅沿河的也不錯。其他的機組在建設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遇到了各種挑戰。”張華祝稱,“我們呼吁設備制造企業能夠更加努力一些。需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加強管理,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