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直流電阻(20℃)是考核電線電纜的導體材料以及截面是否符合標準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電線電纜的重要使用指標。
導體直流電阻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產企業使用的導體材料質量不合格,例如使用含雜質的銅、鋁;生產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生產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偷工減料,故意以小截面充大截面(虧方),以獲取高額利潤,造成導體實際截面積大大降低;電纜存放時間過長也會導致導體表面氧化,以及絕緣材料某些化學成分對導體的腐蝕,也會導致電阻不合格。
近年來,在電線電纜領域,國家、政府和相關各方給予了相當高的關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公司等主要用戶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發布了供應企業不良行為處理細則,對存在質量失信問題的供應企業,采取暫停授標、限制授標、通報整改等措施,從招標使用環節和社會 方面Z大限度地擠壓了不良企業的生存空間。企業用戶、社會公眾媒體對不良企業進行了反向擠壓。
整合質監系統、工商系統 公告的2014年度電線電纜抽檢結果、國家電網2014年度公示的供應商不良行為公告以及社會主要媒體披露的電線電纜違規行為等直接反應了我國電線電纜市場質量的數據。同時,能夠厘清行業問題,增強公眾對電線電纜產品質量現狀的認知,并提出解決方案,履行社會責任,達到為監管部門決策提供依據、為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供參考、為用戶提供消費警示、幫助用戶采購合格產品、推進電線電纜產品質量體系建設。
我國質監系統、工商系統、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內主流媒體,分別從國家行政機構、電線電纜用戶、社會監督三個方向對我國電線電纜市場產品進行監督抽查,通報、報道了518家企業(不含無工商注冊信息的企業),859個電線電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從不合格數據來看,導體電阻(20℃)檢測不合格次數Z多,共430次,占不合格項總數的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