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廠家造假、售假,產品經銷商買假、賣假,這一現象已司空見慣。民間對此除了嗤之以鼻的感慨和無奈之外,也無能為力扭轉這一丑陋局面。國家質監部門下大力氣整治電線電纜質量,也出臺了一些看似嚴厲的措施。經質量整治后,據說產品抽檢合格率有所提高,說明整治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對全國電線電纜產品"三分之二不合格"這一心理陰影,已成為行業之痛,仍然揮之難去。既然如此,就應該重新審視整根產業鏈條,以便進行綜合治理。整個"產"、"銷"兩個環節,早已有很多評論,在此不做贅述。我看,除了電線電纜制造廠的生產、銷售以及中間商以外,還應一并治理"供"、"檢"和"用"三個環節。
電線電纜產業鏈大體上包括“供、產、銷、檢、用"五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上,按照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所說的"人、機、物、法、環"控制原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紕漏,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Z終產品質量。現在,人們說得Z多的環節是"產"和"銷",而忽視了"供"、"檢"和"用"三個環節。只有使這五個環節緊密無縫連接,才能使其鐵骨錚錚、百摔不爛、百折不撓。
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競爭力不強、產能嚴重過剩、產品質量問題存在安全隱患。近年來,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成了各級質量監督部門和本行業內熱議而又敏感的話題。雖經多次整治而效果甚微,假冒偽劣產品依然猖獗泛濫。于是,業內有志之士緊急呼吁,不惜代價推進電線電纜打假,保障電線電纜質量消除安全隱患。
電力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與之配套的電線電纜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然而電纜質量問題一直是我國較為頭痛的事。線纜行業很多不法廠商為追求利益而不惜犧牲產品質量,造成線纜市場魚龍混珠、濫竽充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項目建設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回顧近年來,因電線電纜質量問題導致的火災頻繁發生,觸目驚心!2010年,湖南湘潭立勝煤礦井下發生電纜起火事故,造成34人死亡;2011年,山東招遠金礦因電纜起火事故,造成16人死亡;2013年,因電線短路導致湖北省襄陽酒店發生大火,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傷;2014年湖南省兒童醫院電纜溝發生火災后,事故調查人員將起火電纜溝內敷設的耐火阻燃電纜送國家質量檢驗機構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設計耐火90分鐘的電纜產品,在試驗時不到6分鐘就發生了短路,與國家相關技術要求差距甚遠,屬于典型的假冒偽劣產品。
南方電纜網魯陽認為,電線電纜質量整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政府部門出臺實施整治措施和社會輿論監督以外,還需要在整個產銷鏈上下功夫,更不能只盯著電線電纜制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