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高血壓2010
關鍵詞一:適度降壓
鑒于高危人群(高齡老年,有大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現降壓后的J-Curve現象,因此,目前高血壓的治療目標并不是血壓越低越好,適度降壓更適用高危患者。
2010年,不同的會議上,各國都在強調本國目前的血壓目標。即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仍 < 140/90 mmHg,高危患者(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壓應 <130/80 mmHg。2009年“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再評價中的分析顯示,盡管有些高血壓高?;颊叩呐R床試驗(糖尿?。┭獕嚎刂茮]有達標(<130/80 mmHg)但部分患者仍可獲益,而有些高危患者(冠心病、腦卒中)血壓雖然已經達標但臨床終點卻無獲益。
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在2010年發表的多個研究中,通過回顧以往高危人群的臨床試驗,可用降壓出現的J形曲線現象來部分解釋。包括VALUE研究、FVERE研究、TNT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當收縮壓<115~120 mmHg或舒張壓<65 mmHg,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出現增高趨勢。
2010年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年會公布了ACCODE和INVEST研究。ACCODE研究降壓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強化降壓組(收縮壓<120 mmHg)與常規降壓組(收縮壓<140 mmHg)比較,二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一級終點,無差異,而強化降壓組不良事件卻有增加趨勢。INVEST研究是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壓亞組分析,探討強化降壓組(收縮壓<130 mmHg)與血壓控制不良組(收縮壓> 140 mmHg)及與常規降壓組(收縮壓130~140 mmHg)之間終點試驗的差別。結果顯示,強化降壓組心血管終點事件的降低差于常規降壓組,主要原因也同樣是由于存在J形曲線現象。
因此,高危人群血壓降低時應關注血壓的底線,目標血壓首先是< 140/90 mmHg, 適度降低血壓,不要過度下降,主要依據重要器官灌注(心臟冠狀動脈以及腦血流的灌注)適應為目標。
關鍵詞二:藥物降壓“質”大于“量”
血壓平穩下降逐漸達標要比單純血壓快速達標更重要,在降壓中要關注血壓的變異性,采用優化的降壓方案,全天候平穩的血壓控制在減少心腦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一個血壓控制率低的國家,不能因為血壓控制存在J-Curve現象而忽略血壓的達標。
2010年ACC年會公布了ASCOT-BPLA血壓變異性亞組分析結果:不論是診室間的隨訪血壓數值還是診室內的血壓數值的每一次標準差,在CCB(*)為基礎的聯合治療組均明顯低于β受體阻滯劑(*)為基礎的聯合治療組,從而提示優化的降壓方案具有改善血壓變異性的益處。該研究得出:血壓的變異系數要比平均動脈壓更重要.
由此,除了要評估患者是否達標,還應評價患者的血壓控制的是否平穩。目前有關降壓藥物對血壓變異性影響的臨床Meta分析發現,CCB在改善血壓變異性方面效果。基礎和臨床研究也發現:高鹽攝入、動脈僵硬度大、高交感活性患者以及吸煙患者均容易發生血壓變異性的異常。因此,制定降壓策略時應當關注上述危險,選用合理的藥物盡可能改善血壓的異常變異性。
2010年美國高血壓學會(ASH)發布聯合應用降壓藥物意見書中提供了*的方案。對于降壓藥的聯合應用,應把握好總的原則:機制合理(不同機制聯合)、藥效疊加、不良反應少、有循證證據支持、臨床實踐證實有效的藥物聯用方式為優先推薦方案,如ARB或ACEI聯合CCB或利尿劑。 至于CCB+利尿劑,意見書中并非優先推薦,但可考慮應用。這類形式的聯合從機制上考慮也并非*符合優先推薦的原則,但是循證醫學證據確定是有益的(VALUE和FVERE研究)。不推薦的聯合方案是:ACEI+ARB以及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這些聯合方案既無機制上的合理性,在臨床試驗上又不能有效地降低心腦血管事件。
關鍵詞三:降壓藥物選擇:R型和V型藥
達標治療仍適用于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同樣應當關注個體患者的特殊狀況,針對性采用降壓藥物更有利于血壓的控制。
高血壓是多重機制的疾病,Laragh將降壓藥物按照其基本藥理作用分為:抗“R”藥物,阻滯腎素的活性,拮抗高血壓的腎素因子,包括β受體阻滯劑、ACEI和ARB,用于治療血漿腎素水平中、高度升高的高血壓患者。抗“V” 藥物,促尿鈉排泄,包括利尿劑、CCB和α受體阻滯劑,能減少體鈉含量,用于治療血漿腎素偏低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010年,《美國高血壓雜志》同時發表三篇腎素活性與降壓反應的文章。
*,Turner等研究表明,高腎素型高血壓患者用*可使收縮壓降低10~12 mmHg,而氫*僅能降低6~7 mmHg,2種降壓藥物降低收縮壓存在2倍差異。低腎素型高血壓患者用氫*可降低收縮壓10~12 mmHg,而*僅降低1 mmHg,若2種藥物聯合則可增加*的治療效果,可降低收縮壓7 mmHg。簡而言之,高腎素型對*治療反應強而對氫*治療反應弱,此效果獨立于種族、年齡及其他特性。
第二,Alderman研究將高血壓病分為高腎素活性(>2.00 ng/ml/h)、中腎素活性(0.74~2.00 ng/ml/h)和低腎素活性(<0.74 ng/ml/h),并將降壓藥分為V型藥和R型藥。與R型藥相比,V型藥使更多患者的收縮壓下降4 mmHg,使低腎素型患者的平均收縮壓和舒張下降幅度較大。而與V型藥相比,R型藥對低腎素型患者的降壓療效明顯較弱。在低、中和高腎素活性型的患者中,采用V型藥降壓效果一致,而R型藥僅對高腎素活性型高血壓患者降壓反應較好。該研究還發現,即所謂的反向升壓反應,這種反應常在此高腎素高血壓患者多見。
第三,由于腎素活性測定目前尚未普及,故針對初發者是以R型還是V型藥作為藥物,一般無法確定,可按以下特點進行初步選擇。(1)年齡規律:老年患者容量因素多見,可考慮V型藥;年輕人群、男性高腎素活性因素多見,可考慮R型藥。(2)地域、飲食特點:北方人群鹽攝入偏高,可V型藥。(3)疾病特點: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及肥胖者,R型藥,但對這類患者更多建議R型藥+V型藥聯合。
降壓反應良好(以收縮壓降低10~20 mmHg 或舒張壓降低5~10 mmHg為標準)提示選藥合理,符合高血壓發生機制。降壓反應欠佳(<10/5 mmHg)提示初始選藥可能不合理,需要更換另一類藥。
關鍵詞四:藥物安全性:ARB與癌癥風險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個體化治療。例如1例老年患者,有腫瘤家族史,其自身即存在腫瘤風險,醫生應注意監測腫瘤風險標志物,并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評估,
2010年6月,《柳葉刀·腫瘤學》雜志發表一項Meta分析,結果表明,ARB與新診斷癌癥危險增加有部分的相關。這對因副作用小而在臨床廣泛使用的ARB類藥提出了嚴峻挑戰。
2010年11月30日,《柳葉刀·腫瘤學》在線發表一篇基于324 168例高血壓患者使用不同的降壓藥物是否對腫瘤產生影響的Meta分析,共納入70個隨機對照試驗 148 個對照組。結果顯示,降壓藥物(ARB、ACEI、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和CCB)對腫瘤的風險以及腫瘤相關的死亡一致(5.0%~10.0%)。ACEI+ARB是否能更多增加腫瘤的風險尚不能*確定。
由此提示,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疾病過程,常常合并多種危險因素。然而,腫瘤風險可隨年齡增長而增大。腫瘤相關基因可能因某種因素觸發,老年人群觸發相關基因的幾率較高,當然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不足的是, Meta分析所納入的研究人群,并未將存在腫瘤高危風險的患者排除,而僅是對結果進行了相關分析,故無法明確腫瘤的發生與某種藥物的使用直接相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