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 導讀:廣州市結合實際,梳理重點考核斷面相關支流,形成《廣州市入河(海)排污口重點排查水體名錄》,通過落實“查、測、溯、治”四項重點任務,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質量是指水環境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通常指水環境遭受污染的程度,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84.9%,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比例為1.2%,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1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為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
近日,小編了解到,廣州市結合實際,梳理重點考核斷面相關支流,形成《廣州市入河(海)排污口重點排查水體名錄》,通過落實“查、測、溯、治”四項重點任務,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為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積極督促協調各區政府,高質量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在排查整治過程中,廣州市邊排查邊總結加快推進,總結出一些較好的經驗做法。
在國家和省關于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工作要求基礎上,廣州市結合實際,梳理重點考核斷面相關支流,形成《廣州市入河(海)排污口重點排查水體名錄》,通過落實“查、測、溯、治”四項重點任務,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積極督促協調各區政府,高質量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在排查整治過程中,廣州市邊排查邊總結加快推進,總結出一些較好的經驗做法。
較好的經驗做法
一是利用排查人員徒步巡河為主、遙感衛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為輔的新型工作模式完成全覆蓋排查。廣州市在排查過程中,對橋下、林下、水下等難以發現排污口的地方,通過人工徒步巡河的方式進行精細化重點排查,而對于人力難以抵達的可疑排污口點位,利用遙感衛星和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完成全覆蓋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二是利用QV等高科技檢測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溯源。排入迎咀河的一管道排口存在晴天有污水外排的問題,經現場多次排查仍無法查明原因。為摸清污水來源,廣州市采用QV檢測技術對管網缺陷和錯接混接進行檢測,最終發現一處村民自接污水管至雨水系統,導致雨水口排水超標。
三是巧借“東風”,有機結合排污口整治與碧道建設。廣州市靈活借用橋中大坦沙島更新改造工作的“東風”,將排污口整治同萬里碧道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封堵問題排污口的同時,根據城市規劃的建設要求,將沙坦涌打造成為大坦沙島中軸線示范段項目,以生態建設為基底,打造一廊四景,創建簡潔大氣、韌性綠化、彈性功能的景觀,對河涌周邊重新進行改造,將昔日狹窄的河涌、管線密布的河岸改造成為蜿蜒曲折、水清草美的河道。
原標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廣州落實四項重點任務,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