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近日,小編了解到,臭氧卻正在“殺死”我們的糧食,導致中日韓三國糧食損失約630億美金
,進行監測刻不容緩。
印象中的臭氧一直都是生靈的“保護神”,高居云層之上,抵擋和吸收太陽發射出的絕大多數紫外線和X射線,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輻射傷害。那么臭氧為什么會被國家列為重點治理污染物呢?臭氧在平流層能夠阻擋紫外線,保護生命安全。
但是在近地面聚集的高濃度臭氧,對環境而言,將會降低大氣能見度,導致溫室效應;對人類身體而言,臭氧濃度較高將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還會引發肺部功能病變,長期吸入臭氧會造成組織缺氧,引發器官衰竭,嚴重吸入甚至會造成死亡。所以說預防地面臭氧污染刻不容緩。
近日,小編了解到,臭氧卻正在“殺死”我們的糧食。詳細來講,1月18日,《自然—食品》雜志刊發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馮兆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在田間開展實驗,發現當前臭氧濃度已經引起中日韓三國的小麥、玉米和稻米產量損失。
臭氧濃度長期在31-50ppb范圍內,可使全球小麥、水稻和玉米的年產量分別降低7.1%、4.4%和6.1%,并可能導致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綜合經濟損失。尤其是對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影響最大。
因此,臭氧污染是一個全球性環境問題,但亞洲的臭氧濃度仍在增加。從全球來看,目前地表臭氧濃度最高的區域是東亞,臭氧對我們的糧食安全正在構成威脅,進行監測刻不容緩。
都有哪些設備來助力進行臭氧監測呢?
臭氧分析儀來報道,其由低壓紫外燈,光波
過濾器、入射紫外光反射器、臭氧吸收池、樣品光電傳感器、采樣光電傳感器、輸出顯示、電路部件構成。
另外,便攜式走航儀和PID監測儀等成了臭氧污染監測監管中的“利器”,衛星遙感技術也可用于監測臭氧。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臭氧治理,逐漸發展出了臭氧傳感器這一方法來檢測臭氧。臭氧傳感器包括多孔玻璃傳感器、電化學臭氧傳感器等。多孔玻璃傳感器是利用靛藍胭脂紅與臭氧的褪色反應,根據吸光度對數與臭氧氧濃度成反比的原理來檢測臭氧濃度。電化學臭氧傳感器的原理則是臭氧的電化學反應。
此外,還有根據其他原理研發的臭氧傳感器。傳感器通常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等特點,比起臭氧分析儀更適合城市空氣監測點的臭氧濃度檢測。臭氧污染危害大,進行監測不能少,儀器設備來報道。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