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水生態是指環境水因子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各種水分條件的適應。水生態監測則是對環境水因子的觀察和數據收集,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水生態環境的現狀和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利部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開展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工作,成效顯著。
《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指出,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建立統一的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指導各流域按照物理、化學、生物完整性要求,研究建立符合流域特征的水生態監測方法、指標體系、評價辦法,初步形成基于流域的全國水生態監測網絡,逐步開展分類、分區、分級的水生態監測與評估。
為加快構建全國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統一監測與評價技術要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近日印發了《水生態監測技術要求 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試行)》(以下以下以下簡稱《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規定了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樣品采集、保存、運輸、分析、質量保證與質量控 制等監測要求,適用于以水生態業務化監測和評價為目的的湖泊、水庫、河流等水體(不包含咸淡水交 匯區)中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監測。
《技術要求》的主要內容為相關的技術要求有關的術語和定義和一般性規定,包括監測原則及流程、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等,規范了為取得代表性樣品的檢測方案以及檢測時需準備的儀器設備和材料的選用和檢測方案等。
《技術要求》的重要起草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
據悉,這是《技術要求》的首次發布,其制定將填補國內相關技術要求空白,對水生態檢測技術體系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