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應用】導讀: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變電站地震監測系統在四川內江500千伏變電站、四川龍頭220千伏變電站工程中獲得了示范應用,該系統將有效提升相關高烈度地區變電站地震監測水平,監測數據可為電網災害評估提供依據。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2008年5月12日,一場有著巨大破壞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經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地震災害比較多發的國家。如果地震災害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地方,那么往往造成的損失就比較少,但是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區,就算是經濟發達,防震減災能力強的地區,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與登陸火星相比,地震監測和預警(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通知可能受地震波影響的人群)是當今科技發展造福社會更為直觀的成果之一。近些年來,我國在地震監測和預警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并取得了眾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獲得數項重大突破。
近日,新型變電站地震監測系統投入應用。它是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變電站地震監測系統在四川內江500千伏變電站、四川龍頭220千伏變電站工程中獲得了示范應用,該系統將有效提升相關高烈度地區變電站地震監測水平,監測數據可為電網災害評估提供依據。
地震監測是變電站運行階段針對地震災害風險的重要感知方式,可為地震后變電站電氣設備受損情況評估提供依據,從而提高震后變電站搶修效率。中國電科院變電站地震監測系統研發工作依托于“極端條件下的大區域電網設施安全保障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中國電科院輸變電工程研究所研發團隊為解決變電站地震在線監測存在的難題,自主設計研發了面向變電站地震監測使用場景的相關技術,如地震監測儀硬件、地震在線監測系統服務端和變電站震后災害評估系統等。并且通過系統軟硬件架構優化設計和持續迭代升級,使得系統具有高可靠性同時還具備安裝、部署和升級過程簡單等諸多優點。
該新型變電站地震監測系統在四川內江500千伏變電站、四川龍頭220千伏變電站進行示范應用,將有力促進新型地震監測系統在強震區變電站和換流站工程的推廣應用,為提高相關電力設施地震監測和震后災害評估做出貢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