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近日,《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
近日,《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超10億用戶接入互聯網,無疑意味著我國已形成規模龐大且生機勃勃的網絡社會,而這,將給我國當前的數字化發展帶來何種影響呢?其中將蘊含哪些機遇與挑戰呢?
加速數字化浪潮
近年來,一種發端于知識經濟、發展于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依托各種智能技術而興的經濟模式正引發全球性浪潮,這種全新的經濟模式叫做“數字經濟”,其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方面,能夠帶動產業經濟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形式和新動力。
而我國網民規模破10億,網絡發展不斷深化,毫無疑問將加速這波數字蝶變和浪潮。網絡經濟作為新生的消費引擎,將帶動大批行業邁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階段,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也將持續加快,無論是產業數字化還是數字產業化,都將迎來新的機遇。
例如在零售領域,網上消費新形式就將帶動移動支付、AI等技術不斷應用;在服務領域,人臉識別、機器人、無人車等也將成為新的工具,幫助打通餐飲、外賣、旅游等眾多線上線下服務場景;此外在工業制造領域,工業互聯網、5G等的發展,也將推動智慧工廠、無人機巡檢等應用推陳出新。
促進協調性發展
當然,除了繼續加速數字化浪潮之外,我國網民規模的不斷壯大和突破,對于區域協調發展來說也是一大利好,尤其在當前國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網絡經濟的與日俱增對于縮小城鄉差距,以及細分群體間的差異來說,具有重大而顯著的作用。
根據《報告》顯示數據,得益于基礎設施與配套數字化服務“軟硬件”的不斷完善,目前我國農村群體與城鎮居民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2020年12月縮小4.8個百分點。換句話說,網絡已經廣泛深入普及到各大城鎮和農村,而基于網絡帶來的全新生活模式,城鄉間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而未來,隨著數字化浪潮乘著網絡化東風不斷奔涌,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技術和產業落地城鄉各領域,區域協調發展的步伐將越走越快,行深致遠。屆時,我們不妨期待一個更加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時代和社會的到來。
呼喚數字化治理
有機遇自然也會有挑戰,我國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雖然加速了數字化浪潮,促進協調性發展,但也帶來不少的問題。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問題便是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安全問題!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時代,數據的價值與重要性不斷增加,但數據應用和存儲安全卻得不到保障,這呼喚政府數字化的治理。
一方面,我國要加強立法提升互聯網監管,反對網絡壟斷,強調市場公平;另一方面,我國也要通過數據立法凸顯數據安全,通過數字治理立法及監管,讓整個市場和產業發展進一步規范,同時也是為互聯網商業模式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好消息是,進入9月,我國《數據安全法》已經正式迎來實施,其多項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措施,為數字化治理取得成效帶來福音。而今年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將緊隨其后迎來施行,后續我國數據安全問題有望得到極大改善。
帶來適老化挑戰
除了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外,我國網民規模的增加還帶來了適老化挑戰。因為根據《報告》數據顯示,在我國網民的大規模增長中,中老年網民已成為增速最快的群體。截至2021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0%,較2020年6月增長了約5.2個百分點。
換言之,當前中老年網民數量已占據較大規模,我國網絡化發展和數字化推進過程中,必須重視中老年這一群體的需求與需要。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我國有關部門大力推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及特殊群體的無障礙普及,讓中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數字時代的紅利。
鑒于此,今年2月份,工信部早已發布《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通知》,其中給出了12項措施,用于解決智能技術適老化問題,推動中老年人加快融入數字化時代,未來隨著相關舉措的實際落實,以及更多政策措施的相應出臺,適老化挑戰終將被攻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