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水下機器人也稱無人遙控潛水器,是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
水下機器人的結構功能
典型的遙控潛水器是由水面設備(包括操縱控制臺、電纜絞車、吊放設備、供電系統等)和水下設備(包括中繼器和潛水器本體)組成。潛水器本體在水下靠推進器運動,本體上裝有觀測設備(攝像機、照相機、照明燈等)和作業設備(機械手、切割器、清洗器等)。
潛水器的水下運動和作業,是由操作員在水面母艦上控制和監視。靠電纜向本體提供動力和交換信息。中繼器可減少電纜對本體運動的干擾。新型潛水器從簡單的遙控式向監控式發展,即由母艦計算機和潛水器本體計算機實行遞階控制,它能對觀測信息進行加工,建立環境和內部狀態模型。操作人員通過人機交互系統以面向過程的抽象符號或語言下達命令,并接受經計算機加工處理的信息,對潛水器的運行和動作過程進行監視并排除故障。開始研制智能水下機器人系統。操作人員僅下達總任務,機器人就能根據識別和分析環境,自動規劃行動、回避障礙、自主地完成任務。
無人有纜潛水器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優點: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二是操縱
控制系統多采用大容量計算機,實施處理資料和進行數字控制;三是潛水器上的機械手采用多功能力反饋
監控系統:四是增加推進器的數量與功率,以提高其頂流作業的能力和操縱性能。此外,還特別注意潛水器的小型化和提高其觀察能力。
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
1、安全搜救領域:(1)可用于檢查大壩、橋墩上是否安裝爆炸物以及結構好壞情況;(2)遙控偵察、危險品靠近檢查;(3)水下基陣協助安裝/拆卸;(4)船側、船底走私物品檢測(公安、海關);(5)水下目標觀察,廢墟、坍塌礦井搜救等;(6)搜尋水下證據(公安、海關);(7)海上救助打撈、近海搜索。
2、管道檢查:(1)可用于市政飲用水系統中水罐、水管、水庫檢查;(2)排污/排澇管道、下水道檢查;(3)洋輸油管道檢查;(4)跨江、跨河管道檢查。
3、船舶河道海洋石油:(1)船體檢修;水下錨、推進器、船底探查;(2)碼頭及碼頭樁基、橋梁、大壩水下部分檢查;(3)航道排障、港口作業;(4)鉆井平臺水下結構檢修、海洋石油工程。
4、科研教學:(1)水環境、水下生物的觀測、研究和教學;(2)海洋考察;(3)冰下觀察。
5、水下娛樂:(1)水下電視拍攝、水下攝影;(2)潛水、劃船、游艇;(3)看護潛水員,潛水前合適地點的選擇。
6、能源產業:(1)核電站反應器檢查、管道檢查、異物探測和取出;(2)水電站船閘檢修;(3)水電大壩、水庫堤壩檢修(排沙洞口、攔污柵、泄水道檢修)。
7、考古:水下考古、水下沉船考察。
8、漁業:深水網箱漁業養殖,人工漁礁調查。
無人無纜潛水器尚處于研究、試用階段,還有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無人無纜潛水器將向遠程化、智能化發展,其活動范圍在250~5000公里的半徑內。這就要求這種無人無纜潛水器有能保證長時間工作的動力源。在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中,采用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大容量的知識庫系統,以及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精密的導航定位的隨感能力等。如果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那么無人無纜潛水器就能是名副其實的海洋智能機器人。海洋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與廣泛使用,為人類進入海洋從事各種海洋產業活動提供了技術保證。
資料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