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由于水下工作的危險性、水底環境的不確定性、水域工作的長時間性導致水下工作面臨很大困難,所以水下機器人的應用對相關工作人員來說減輕了工作壓力,避免了安全隱患。
茫茫無際的大海上,每天都有許多的船只穿梭航行。水面以上,這些船只乘風破浪,威風凜凜;而水面以下,各種隱患暗處潛伏:船體焊接裂縫、海水侵蝕受損……這些細小問題往往意味著后患無窮。
出現了這些問題怎么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船拉進船塢進行
維修。但對于船只在航行過程中遇到的急需修復的問題,這種方法顯然是不適合的。因此,人們想到在水下修復船只。
但是,由于水下工作的危險性、水底環境的不確定性、水域工作的長時間性導致水下工作面臨很大困難,在水下,他們不僅要面臨高水壓和溫度的挑戰,如果水質污濁,還會成為“睜眼瞎”。所以水下機器人的應用對相關工作人員來說減輕了工作壓力,避免了安全隱患。
據悉,南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生言淳愷團隊自主研發了“智能水下自主檢修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工作時配備了攝像機、照明燈和機器臂等裝置,能夠提供實時信息,確保工作人員信息準確。
此次研發的機器人可應用于船舶、海上風電樁基礎的水下維護維修,他們力圖改變海工行業內缺少全自主水下維護維修機器人的現狀。其基于雙權值神經網絡的水下運維專家系統、基于水下視覺的焊接跟蹤與質量識別、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水下無損探傷等技術,集水下目標自動識別、表面清理、無損探傷與濕法焊接等多功能于一體,解決了機器人水下自主作業中的關鍵問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作業的成本和風險。
最后,小編想說,水下機器人是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能潛入水中代替人完成較為難的操作,水下機器人主要運用在海上救援,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
除此之外,水下機器人在石油開發、地貌勘察、科研、水產養殖、水下船體檢修清潔、潛水娛樂、城市管道檢測等領域的作用開始顯現出來,市場也正在興起,發展可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