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2000年之后,全球化進程加速,汽車、3C等下游行業保持高景氣度,疊加歐美國家人口老齡化等原因,工業自動化需求持續增加,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歐美國家的滲透率持續提升。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多元化,工業機器人的下游應用場景逐步增加。
2000年之后,全球化進程加速,汽車、3C等下游行業保持高景氣度,疊加歐美國家人口老齡化,人工成本顯著上升等原因,工業自動化需求持續增加,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歐美國家的滲透率持續提升。2019年,受需求端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出現短期波動,銷量同比下降11.6%;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39.7萬臺,盡管受到疫情影響,銷量同比仍增長6.4%。
從長周期來看,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將顯著受益于國內制造業升級帶來的長期需求增長,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原因在于:1)人口紅利褪去,人工成本明顯增加;2)國內品牌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并且通過外延并購提升技術和業務布局,應用場景增加;3)隨著機器人行業規模明顯改善,規模效應凸顯,降本增效改善機器人性價比;4)國內制造業逐步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先進制造,自動化需求增加;5)國產替代加速。
歐美國家已經在過去幾十年中建立起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專注于自身擁有規模效應的大型工業,并擁有成熟的供應商體系,形成了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其中,日本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是相對最完善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納博特斯克在精密擺線針輪
減速機處于絕對優勢,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都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工業機器人滲透率的提升促進了制造業的降本增效,并且提升了制造業生產的穩定性,因此在人工成本高企的發達國家,對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日本工業機器人技術源于美國,具有發那科和安川等國際工業機器人供應商,行業地位長期穩固,全球市占率約60%;歐洲有德國庫卡和瑞士ABB等優質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其中擁有歐洲機器人最大市場的德國在機器視覺和人機交互等領域擁有全球領先水平。
由于國內制造業正在加速從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業切換到高端制造領域,疊加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漲,工業自動化需求驅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歷經四大階段:1)萌芽階段(2000-2009年),在汽車等下游行業較為低迷的背景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均銷量僅數千臺,外資巨頭加速布局國內市場,國產供應商主要做集成和代理。2)興起階段(2010-2012年),受益于下游汽車、3C等產業需求的高增長以及自動化率的提升,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快速增長,年均銷量超過2萬臺,內資集成發展壯大,并逐漸向中上游拓展。3)高速發展階段(2013-2017年),隨著政策補貼的密集出臺以及自動化產品價格逐步下降,汽車、3C等產業自動化市場快速增長,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實現5年高增長,國產化率提高到25%。4)行業整合階段(2018-2019年),由于補貼大幅減少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國內汽車、3C電子等行業需求低迷,工業機器人產銷增速放緩,2019年銷量約為14萬臺,同比下降約9%,國產工業機器人低端產能出清,市場加速觸底。
2020下半年以來,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景氣度逐步回暖,國產替代加速,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主要原因包括:1)下游需求端制造業回暖;2)5G、新能源和醫療器械等領域快速發展,新的應用場景持續擴展;3)海外疫情導致國內制造業擴產需求激增,疊加用工荒導致的供需矛盾,制造業對自動化改造需求大幅增加;4)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經過過去幾年的收購兼并,以及高額的研發投入,已經逐步成長成為可以與四大家族對標的優質制造商,國產替代有望加速;5)國內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步提升,行業獨立性增強,產品線持續拓展。綜合來看,國內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未來3-5年的時間維度內高增長的確定性很強,行業空間和國產替代的空間都較大。
(原標題:轉道高端制造,工業機器人新領域新應用持續拓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