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企業動態】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正將觸角延伸至智能裝備領域。據《晚點LatePost》披露,這家市值超萬億的科技制造企業去年底開始增加對機器人領域的投入,目前已在上海成立數十人的團隊自研機器人本體、控制和人機交互算法,計劃制造機械臂、AGV等
工業機器人整機,并計劃通過投資加速人形機器人領域布局。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全球工廠的機器人采用率持續高速增長,安裝量已連續第三個年度突破50萬臺大關,在這股熱潮中,中國市場穩穩占據了四成多的份額,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浪潮中,工業機器人正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向新能源、3C電子等萬億級賽道滲透,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美元,而人形機器人賽道更可能催生萬億級市場。
但工業機器人領域已非藍海,ABB、發那科等國際巨頭布局已久,國內埃斯頓、匯川、新松等企業也在加速追趕,而人形機器人商業化仍需突破成本與技術雙重關卡,寧德時代此時入局,優勢何在?
知情人士稱,寧德時代機器人團隊目前主要在研發應用于工業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算法、感知算法和人機交互算法,初步計劃是設計、制造工業機器人整機并率先應用到寧德時代自己的電池工廠中。
這一布局直指工業機器人的高價值環節。行業分析顯示,執行器、關節等機器人硬件成本占比約60%,但利潤大頭集中在算法與系統集成領域。寧德時代憑借在電池制造中積累的精密控制經驗,試圖以"軟實力"切入這一賽道,整合垂直場景優勢和技術遷移能力,瞄準算法與系統集成環節,突破硬件成本桎梏,從而重構工業機器人的價值鏈。
不難看出,在動力電池行業增速放緩、技術迭代趨緩的當下,寧德時代布局機器人領域的戰略決策,是開啟企業發展第二曲線的一個主動突圍。寧德時代希望通過智能制造升級需求與自身技術協同的雙重驅動,突破主營業務增長瓶頸,重構盈利模型,并依托一千多億現金儲備的雄厚財務實力,完成從周期型制造向高附加值智能解決方案的躍遷,最終實現電池技術資本化與未來機器人、電動航空、可控核聚變等萬億級生態的戰略卡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