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日,仙琚制藥發布公告稱,為有效承接外部研發資源,適當布局診斷檢測領域。公司擬出資1,960.73萬元與清華大學、全芯集力(寧波)生物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設立“杭州梓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仙琚制藥加碼布局診斷檢測領域其實只是是該市場利好背景下,藥企加碼布局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受特殊時期影響,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在國內,體外診斷檢測也開始快速走進人們的視野,在市場增速加快的同時逐漸迎來爆發期。
具體來看,近年來中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開始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處于前列。另外,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并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與此同時,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也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
在大環境影響下,業內人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升級,在我國老齡化加劇下慢性疾病患者數量的增長,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將在疾病的風險預測、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下,診斷檢測行業還將不斷被重視,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根據 Allied Market Research 報告顯示,在2017年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就已達648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747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7%。在我國,2019年國內體外診斷市場約為705億元,2014-2019年復合年增速約為18.64%,增速明顯高于平均;預計到2021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可達983億元。業內預計,隨著該行業不斷受關注,以及利好政策的支持,未來國內體外診斷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進口替代也或加快。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診斷檢測行業受醫改如醫保控費方面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另外,產品及銷售的合規化、提高檢測產品的人群滲透率以及賦能醫院提升院端的檢測能力等,也都將影響診斷檢測行業未來的發展。因此,業內認為,相關企業要想能夠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就需要持續引進更優的外資、技術,加大對新型診斷試劑的開發、生產,以及對相關設備儀器的投資。
據了解,目前在該領域布局、加大投資的企業已不在少數。今年2月,杭州優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就將主要用于新產品的研發、注冊以及現有產線擴產等。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優思達成立于2005年,一直專注于分子POCT診斷領域,依托交叉引物恒溫擴增技術(CPA)和試劑玻璃化技術,已開發出核酸提取擴增全自動一體機及各類配套試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