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正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建筑科技創新大會之重大科技成就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其中一些與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關的科技吸引參觀者駐足。10多天時間一家醫院拔地而起,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后有哪些硬核科技“密碼”?
火神山醫院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雷神山醫院建筑面積7.99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規模體量,各類箱式房拼裝改裝如何實現無縫對接?
在自主研發的BIM平臺上,可以提前對36萬米各類管線、6000多個信息點位進行電腦模擬鋪搭,生成三維數字模擬模型、數據和編號,再根據現場情況實時糾偏。數百家分包、上千道工序、4萬多名建設者利用這些電腦生成的數據得以無縫銜接、同步推進。
模塊化設計、魚骨狀布局、醫患嚴格區分、氣壓控制病房防擴散……要實現建設、運維全過程的“零擴散”“零感染”目標,傳染病醫院施工精細度要求極高,需配套建設
污水處理站和垃圾焚燒池,實現所有有毒氣體、污染水源、醫療垃圾的全程封閉處理。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造,集中體現了“中國建造”的科技發展創新腳步。運用5G、AI、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出智能化運維
管理平臺,鏈接醫院5大類17個信息系統,形成“智慧大腦”,實現了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審片、“零接觸”運維。
資料來源:新華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