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在智能
傳感器領域,業界有這么一種說法:造智能傳感器,必須有產業園。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和其他大多數產業不同,智能傳感器產業領域的企業,鮮有靠單打獨斗成功的。一個企業,往往只能專精于上述環節中的一環。可以說,甚至是“產業城”。
資料圖
另外,智能傳感器的產業鏈,對“產學研用”的銜接度要求很高。有些技術在實驗室里非常先進,但找不到商業應用場景,只能長期留在實驗室;有些公司設計產品的電路圖很有價值,但自己沒有大型設備,就做不出相應的芯片。
那么,制作一顆米粒般大小的智能傳感器芯片,大致需要哪些工序呢?
首先,要提煉制作出硅棒,然后將之“切”成一張張形如CD的數毫米厚的晶圓裸片,然后經過多道名為“流片”的工序,通過光刻、薄膜刻蝕、清洗等幾十甚至上百道步驟,把已設計好的電路“畫”上去,然后再把這張晶圓片按芯片的不同規格切片后鍍膜,進行封裝測試,測試合格即可使用。
落地嘉定的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資料圖
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建設
去年10月份,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揭牌成立,總投資額近250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一體兩翼”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體”是張江,“兩翼”分別是臨港和嘉定,而其中嘉定的條件便得天獨厚。比如,在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里,做晶圓片的,有新傲科技,兩年多前國內首條8英寸超越摩爾和先進傳感器研發中試線即誕生于那里;做應用端的企業,有矽杰微電子等。
目前,嘉定重點發展以傳感器為核心的集成電路及物聯網芯片產業。在這里,一條“院所創新驅動、企業研發生產、應用端做好測試”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閉環已孕育而成。可以說,目前,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已初顯端倪。
圖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資料圖
廣東啟動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而在前不久,9月17日至18日,在第23屆中國集成電路制造年會上,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也正式啟動。
同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區縣級智能傳感器產業專項政策——《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促進智能傳感器產業化發展若干措施》(簡稱“智能傳感器20條”),在技術、應用、產業、平臺、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智能傳感器傾斜支持力度。比如,對產值1億元以上且同比增長10%以上的智能傳感器制造型企業,將給予高5000萬元的獎勵。可以說,政策獎勵十分優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