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研發】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調控異戊二烯硅氫化選擇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展出一種“配體調控”策略,可以得到兩種區域選擇性。
異戊二烯是常見的工業化學品,其硅氫化反應可以快速制備高價值的有機硅化合物。但由于異戊二烯的四個碳原子在電性上差別很小,使得硅氫化區域選擇性控制困難。因此,亟待發展一種普適的策略,實現精準調控異戊二烯硅氫化的區域選擇性。
陳慶安團隊一直致力于異戊二烯的區域選擇性調控(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438;Chem. Sci. 2019, 10, 9560;Chin. J. Catal. 2020, 41, 1401)。該團隊在前期“金屬-氫”調控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新穎的“配體調控”策略:以廉價二價鐵為活性催化劑中心,圍繞調控其配位環境為核心思想,分別設計三齒和雙齒吡啶亞胺類配體。研究發現,三齒配體可以促進硅氫化反應在異戊二烯的3,4位進行,得到高烯丙基硅化合物;雙齒配體則使區域選擇性變為4,1-加成,得到烯丙基硅化合物。該研究對于通過調控金屬配位環境來改變選擇性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興遼英才計劃的資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