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遙感技術是從地面到空間各種對地球、天體觀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的總稱??蓮倪b感集市平臺獲取衛星數據、由遙感儀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
另外,遙感技術是正在飛速發展的高新技術,它已經形成的信息網絡,正時時刻刻、地向人們提供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動態信息。
遙感平臺是遙感過程中乘載遙感器的運載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攝影時安放照相機的三腳架,是在空中或空間安放遙感器的裝置。主要的遙感平臺有高空氣球、飛機、火箭、人造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等。
遙感器是遠距離感測地物環境輻射或反射電磁波的儀器,除可見光攝影機、紅外攝影機、紫外攝影機外,還有紅外掃描儀、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和散射計、側視雷達、專題成像儀、成像
光譜儀等,遙感器正在向多光譜、多極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發展。遙感器接受到的數字和圖像信息,通常采用三種記錄方式:膠片、圖像和數字磁帶。
其信息通過校正、變換、分解、組合等光學處理或圖像數字處理過程,提供給用戶分析、判讀,或在地理信息系統和專家系統的支持下,制成專題地圖或統計圖表,為資源勘察、環境監測、國土測繪、軍事偵察提供信息服務。
近日,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的衛星遙感應用報告(2019年)顯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推動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創新和交流合作,支撐構建現代化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體系,衛星影像獲取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自然資源部主體業務、開展省級衛星應用等方面成效顯著,衛星應用規模不斷壯大,影響力大幅提升。
在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方面,成功發射5米光學業務衛星和高分七號兩顆陸地遙感衛星,形成高光譜業務和亞米級立體衛星遙感觀測能力,在軌陸地衛星數量增加到10顆,高光譜數據整體獲取能力提升50%,立體觀測能力實現從1∶5萬到1∶1萬的跨越。海洋一號C衛星、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3顆衛星正式交付投入業務化運行,形成了業務和科研相結合的衛星骨干網。
在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建設方面,省級衛星中心由2018年的9個增加到2019年的31個,實現省級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全覆蓋,部支撐省級衛星應用從單一數據服務向數據、產品、軟件、技術等服務轉變,部省之間從單向數據連接發展到人員、機構、技術、培訓聯動。
在衛星遙感應用方面,一是為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極地戰略等方面提供重要數據、信息和技術支撐;二是持續推進遙感技術融入自然資源管理主責主業,開展15項主體業務應用,服務部13個業務司局;三是實施鋼鐵、煤炭和船舶去產能、全國“大棚房”遙感監測等專項遙感監測,服務自然資源專項調查、監測、督察和執法;四是自然資源主責主業應用與省級特色應用多點開花,為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