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眼下又迎來了江南地區特有的梅雨季節。此時,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伴隨著持續性的陰雨天氣,由于正好趕上我國南方地區梅子成熟期,梅雨季節由此而來。
對于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來說,每年的梅雨季都猶如一場“噩夢”般讓人頓感無奈,因為在這一時間段內,不僅降水量大,而且天氣潮濕悶熱。空氣中的水分過多引發的“發霉潮味”無論是在墻壁上、地板磚上,亦或是在家具衣物上都隨處可見,讓人聞之色變。
你以為這就是梅雨季節的“威力”嗎?還沒完!梅雨季節天氣狀況舉棋不定,沒有防備的外出人士往往在這種即刻變臉天里準得被動“洗漱”一番。而好不容易以為盼來艷陽高照的好天氣,一股腦將衣物全部高高掛起晾曬的居民朋友們,稍不留神注意天氣的變化,原本發霉的潮濕衣物很可能再次“霉變”、“泡湯”,令人神傷。
凡此總總,梅雨季在南方朋友們的心目中大抵是沒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不過,作為我國江南地區正式入夏的重要前奏,梅雨季在全年降水量上的貢獻可謂是頗豐,沒有它的存在,或許很多植被草木難以度過漫長而干旱的炎炎夏日。那么,面對陰晴不定的梅雨季,我們該如何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加以應對,從而降低天氣給我們生活造成的不便呢?在這里,作為代替人類五官對自然環境進行全天候實時觀測預警的各類氣象監測設備為我們提前預知了天氣狀況,方便我們安排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活動。
當前,隨著氣象科技和業務的發展,氣象監測設備漸趨自動化、智能化,監測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監測范圍不斷擴大。那么,常用的氣象監測設備有哪些呢?我們所熟知的氣象監測設備有自動
氣象站、農業環境監測系統、雨量監測站等。
據了解,自動氣象站作為彌補空間區域上氣象探測數據空白的重要手段,由氣象
傳感器、微電腦氣象數據采集儀、電源系統、防輻射通風罩、全天候防護箱和氣象觀測支架、通訊模塊等部分構成。該站點可以對風速、風向、雨量、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蒸發量、大氣壓力等十幾個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現場監測。
農業環境監測系統是借助于物聯網技術,聯合各類傳感器對各類農業氣象環境條件,包括土壤、水分、光照、熱量等進行連續監測采集信息的先進技術。該監測系統可以對農作物生長狀況和農田土壤狀況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以便幫助農業生產者及時準確掌握作物生長狀況和安排相應的農事活動。雨量監測站顧名思義,是用于測量并記錄各種雨量信息的氣象觀測站點。該站點同樣融合了智能化的傳感器技術以及數據采集技術,可廣泛地應用于氣象、防汛、農業、水文水利、環保、高速公路、機場和港口等領域。
當然,除了上述提及的三類常用氣象監測設備外,還有風速儀、照度計、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大氣多功能測量儀、多參數通風表等眾多環境監測設備也可用于氣象監測。雖然,氣象監測主要為天氣預報服務,而環境監測主要為環境保護服務,但是二者之間的監測內容多少存在重合的部分,故而在眾多氣象監測類設備中也有不少環境監測儀器的身影。
眼下,我國江南大部分地區梅雨季漸已拉開帷幕,面對來勢洶洶的連續陰雨天氣,長江中下游地勢低洼地段汛排澇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而對于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要想梅雨季“生活過得去”,及時收看天氣預報是關鍵。
資料來源參考:搜狐、山東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