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科普】據悉,截至2019年,國家電網系統內在運智能
電能表總數4.7億只,13版電能表2.9億只,09版電能表1.8億只。其中河北、湖北、河南、重慶、西藏等5家單位09版電能表占比低于30%。吉林、青海、山西、寧夏、天津、江蘇公司6家單位09版電能表占比超過60%。
低壓用戶主要采用“I型集中器+采集器+485表”和“II型集中器++485表”方式采集的單位有山東、浙江、江蘇、上海、青海5家公司。其他單位均采用“工型集中器+模塊表”方式,該方式下,智能電能表在全國占較大比重,約3.32億只模塊表,相比前兩種方式,本地通道調整的靈活性更大。
據了解,當前專、公變和低壓用戶一般通過采集電能表凍結數據的方式實現電量數據采集,09, 13版電能表沒有區別。單相表比三相表少采集的數據項有正向無功電能示值、分象限無功電能示值、大需量。其中,專、公變用戶三相表已實現負荷曲線的采集(多96點/天),其中天津、冀北、山東、上海、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四川、重慶、龍江、青海12家公司實現小時級采集(每天24次,每次4個點),其他單位次日采集負荷曲線。
低壓用戶09版相比13版單相表,凍結存儲數據無電壓、電流、功率記錄能力,但可通過透抄,采回瞬時負荷數據。各單位按照公司要求,低壓用戶至少實現一周一點電壓采集,其中浙江、湖南、福建、寧夏4家公司通過升級集中器程序或主站透抄,頻度可達到1日4點以上。
09版和13版電表在事件記錄能力上存在差異,以三相表為例,09版電能表支持15個事件記錄,均要通過召測逐個類型事件判斷享件產生與否,效率極低;13版電能表支持28個事件記錄,提供了主動上報機制,由于本地通信通道限制,全部事件主動上報的效果難以實現,目前只有開表蓋、過流、恒定磁場干擾、電能表清零四個事件設置為主動上報。掉電事件只有帶超級電容的電能表才具備主動上報能力。
低壓用戶除幾個主動上報事件,掉電、電源異常事件按日采集,27家單位其他事件采集頻度一般配置為按月或按需。
在國網系統內有21家單位本地通信方式主要采用窄帶載波通信方式,全量數據采集要占用太多采集通道資源,窄帶載波通信方式的高速率僅為lkbps,遠低于H
PLC等通信技術(HPLC100kbps,微功率無線l0kbps,RS485 4.8kbps),支撐能力嚴重不足。
而市場上,有些終端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滿足技術規范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存儲空間,因此在數據項、采集頻度增加時,硬件資源無法滿足升級需求。多數終端廠家固化了采集任務,無法通過調整任務配置等方式增加采集數據項或調整采集頻度。當采集需求變化時,往往需要通過修改程序解決。
而在系統內為提高費控成功率,保證費控操作時間,減少了終端采集任務可執行時間。同時伴隨相關業務需求不斷增加,主站透抄任務也隨之增加,影響全量數據抄讀時間利用率。公司目前存在09版和13版表計混裝的情況,因采集系統和終端無法分辨現場電能表版本,不能區別設備版本下發采集任務,造成系統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國家電網公司基于存量運行智能電能表,為實現全量數據內容采集全覆蓋,綜合考慮各單位的設備現狀和通信條件,科學配置采集任務頻次、采集方式,優化并完善系統采集功能,特于2019年制定了智能電能表全量數據采集優化方案。
提出以低壓戶表的采集優化策略作為重點,優化對象包括電量、負荷、事件三類數據,結合臺區HPLC應用情況,考慮09、 13版智能電能表是否混裝,區分單相和三相客戶,制定全量數據采集低周期,實現優化覆蓋率100%。在此基礎上,各單位可結合實際能力,在保障全覆蓋目標的前提下,提升采集頻度、增加數據項。提出主站應在采集任務配置、通信前置性能、數據存儲能力、采集質量分析等方面做好優化調整。
主站應可對終端數據采集任務的采集周期、頻度、上報基準時間進行靈活配置,具備可視化功能,并能根據不同終端類型、本地通訊方式、采集表計類型生成采集任務模板,在終端裝接流程中自動匹配任務模板進行設置下發。
主站通信前置服務可通過分布式架構改造實現節點線性水平擴展,可通過分布式緩存技術減輕海量數據對數據入庫造成的性能壓力。性能提升后的通信前置集群應具備節點運行狀況實時可監測、報文解析高效處理、持續運行高可靠等基本能力。
主站數據存儲要充分考慮全量數據采集的規模,可通過大數據平臺、分布式數據庫、內存數據庫等多種技術實現數據存儲能力的提升,滿足海量數據存儲的需求。
主站應可定期統計全量數據入庫時間,實現對數據采集效率的有效監測,便于及時調整數據采集策略;主站應完善全量數據采集質量分析監控功能,實現對全量數據的漏報誤報、事件數據頻報等的分析監控;主站應根據數據漏報特點,制定合理的數據補召策略,充分挖掘通信潛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