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上世紀中葉,美國洛杉磯曾發生過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隨著嚴格的污染治理措施,目前洛杉磯的細顆粒物即PM2.5年均濃度已降至12 µg/m3。當今中國正經歷著嚴重的大氣污染,2013年北京PM2.5濃度高達90 µg/m3。洛杉磯與北京大氣污染濃度的巨大反差,為揭示其危害人體健康的機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對照試驗條件。
空氣污染,按照
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換言之,只要是某一種物質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足夠對人類或其他生物、財物產生影響者,我們就可以稱其為空氣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現象,就是空氣污染。
據悉,北京大學環境健康團隊與美國合作者在空氣污染健康危害機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空氣污染的促氧化和促炎效應。
長期的大氣污染暴露是引起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但目前對大氣污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機制認識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大學與洛杉磯加州大學團隊開展長期的合作研究,利用北京和洛杉磯之間的大氣污染濃度差異構建了自然暴露控制實驗,基于兩校聯合研究所(PKU-UCLA JRI)交流項目招募健康受試者。
北京大學環境健康團隊與美國合作者在空氣污染健康危害機制的研究是基于新型的早期心血管效應標志物,結合對體內多環芳烴等關鍵大氣污染物的分析,探索健康成年人由相對“低污染”的洛杉磯進入“高污染”的北京,以及回到“低污染”環境之后,體內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心血管效應標志物的變化。
那么針對空氣污染,在空氣質量監控上面,我們也要加碼加力,監控空氣污染,通過
監控系統,來了解空氣污染的程度,同時針對不同的污染狀況,做出相應的措辭。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百度百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