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氫及燃料再循環是托卡馬克高功率長脈沖等離子體運行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近日,等離子體所真空及壁處理課題組余耀偉副研究員相關研究成果在核聚變期刊Nuclear Fusion雜志發表。
EAST長脈沖H模等離子體的再循環控制
該工作在EAST多輪物理實驗數據的積累上,對比分析了裝置的常規壁處理手段、鋰化硅化涂層處理、內置低溫泵和鋰彈丸注入等技術方法對再循環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內置式低溫泵粒子排出速率可達1020-1021 D-atoms/s和再循環系數Rglobal從1.0降低到0.8,能有效地降低偏濾器靶板區域的中性氣壓和燃料的再循環效果。涂層處理對控制氫氘比的效果明顯優于壁烘烤和放電清洗等常規手段,特別是鋰化涂層可以將氫氘比降至3%,該工作還對鋰彈丸注入技術對再循環的控制問題進行了分析。多種壁處理方法的配合使用能夠降低氫氘比、再循環系數,為101秒的H模等離子體獲得提供了良好的顯著壁條件。相關成果這將對未來EAST和其他聚變裝置在更高功率的400-1000秒長脈沖穩態H模等離子體運行提供參考經驗。
該研究得到了EAST團隊大力支持,并且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圖2.等離子體位型控制對再循環的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