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人物】王緒同志是無錫計量院電學部的青年檢定員,主要從事安規、電容電感、無線電等方面儀器的計量工作。從業三年以來,他以日益扎實的技術水平、積極熱情的服務態度、不斷進取的鉆研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獲得了同事和客戶的一致好評。
王緒在工作中。
王緒同志在加入無錫計量院大家庭之前,曾在計算機技術領域有著多年的研發和實踐經驗。作為一位胸懷程序員之心的檢定員,他積極響應無錫計量院“智慧計量”的號召,確立了“先謀后動,效率至上,解放人力,工具為王”的工作理念。就他看來,在大量重復性機械勞動中,只有逐步讓電腦接管人腦,才能更好地解放檢定員的生產力,才能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更高精尖的定制化工作中,才能為單位和個人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在完成日常工作和技術任務之后,王緒同志便開始思考:近的工作,哪些占用了大量人力?哪些效率還能提高?哪些交給程序來做更好?一旦考慮成熟,他便立即著手,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程序予以實現。要做到這些,離不開長期學習和實踐所培養出來的數學和編程基礎。
新區某太陽能電池公司每年有數批光電子負載待檢,每次檢測他們都要求將誤差調整至允差范圍內。往年在客戶現場,檢定員通常選用試錯法:一次次手工調整負載中的2個內置因子,將示值與標準值進行比對,直至直到誤差落入允差范圍。該方法通常需要重復5次以上“調整——測試”過程,效率較低。加上調整因子完全依賴非量化的人為估計,精度也不高。王緒同志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后,并沒有急于采用老辦法。他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數理統計分析的應用場景,應立即著手進行黑箱試驗,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反函數計算出2個因子。往年,計量和調整一批電子負載通常需要一整天的時間,而這次,王緒同志在上午設計完成整套算法后,下午僅用2小時即完成了全部工作;而算法又可以復用,這意味著從今以后,每次都只需半天時間即可完成任務;不僅如此,程序計算相比人為估計,精度至少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回到單位后,王緒同志利用業余時間將這套算法開發成了軟件,供同事們日后使用。類似的例子還發生在某跨國
醫療設備企業送檢的ECG模擬器的調整任務中。為了滿足該企業苛刻的調整要求,王緒同志設計了統計試驗,隨后使用MATLAB擬合出了映射函數曲線,終得到了極為的調整數據。
業余時間里,王緒同志時常和辦公室同事在一起討論計量設備自動化解決方案,并迅速投入開發和測試,終改善了工作效率。例如,為解決電學證書翻譯不統一的問題,王緒同志開發了基于C/S結構的在線計量辭典,詞庫可快速迭代,目前已小范圍投入使用;在使用電子原始記錄B模板的時代,存在證書格式不統一、手動排版映射較慢等問題,王緒同志開發了模板制作輔助工具,可快速制作標準化的電子原始記錄。另外,一批計量檢定裝置自動化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均已處于收官階段。這些驕人成果的背后,卻是王緒和電學部同事一道默默熬下的無數個不眠之夜。
王緒同志就是這樣一位篤行者,在漫漫智慧測量之路上身體力行,一往無前,不到彼岸,誓不罷休。“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云處尚虛心”,王緒同志將繼續發揚無錫計量的優良傳統,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不平凡的光彩。
(原文標題:篤行在智慧測量之路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