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8月23日,是24節氣中處暑。俗話說,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處暑的原義是“暑氣至此而止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但在南方地區,處暑之后,往往會跟著一只“秋老虎”,正所謂“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在夏季的尾聲,秋老虎再一次讓人們感受到夏日陽光的熱情,只能繼續過著靠空調“續命”的日子。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其實,不僅人類耐不住高溫,許多儀器儀表也是。尤其是一些精密的高性能儀器儀表,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儀器設備性能的不穩定,影響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更有甚者會直接影響儀器設備使用壽命,它們才是名副其實的靠空調“續命”。
大多數精密
光學儀器,對環境溫度有比較苛刻的要求。由于光譜儀的組成部件由不同材料構成,其溫度膨脹系數不一致,溫度過高或過低可能導致部件發生扭曲、變形,出現基準偏差。其次,光譜儀中的光電倍增管易受到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會使其靈敏度下降,影響實驗結果。在一些高靈敏度光譜儀使用時,環境溫度過高會導致光學元件產生譜線漂移,操作者難以準確測定數據。此外,室溫過高,還會影響儀器的散熱效率,導致儀器內部溫度升高,進而影響儀器的性能以及使用壽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一般光譜儀的環境溫度應在16-26°C,每個小時溫度變化不超過1°C。
三坐標測量機是高精度的計量檢測儀器,環境溫度可以說是影響三坐標測量機精度的大因素。三坐標測量機硬件中的長度基準——光柵是在20℃的室溫下修正及裝配調試,溫度偏離太大時會對丈量精度造成很大影響。因此,三坐標測量儀的工作溫度要求在20℃±2℃。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此外,在使用時盡量保證環境溫度與檢定時一致,當現場溫度產生變化時,可以采用軟件對不同溫度造成的偏差進行修正。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常用于水質、農產品、食品檢測分析。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在190~800nm波長范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由于吸光度會隨著溫度升高而下降,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環境條件溫度在10℃至35℃之間。溫度過高還會對儀器本身性能造成影響,降低儀器壽命。看來,不管夏天還是冬天,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命”都是空調給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離子色譜儀
溫度是離子色譜儀的重要操作條件之一, 當工作時室溫波動較大,會導致標準和樣品出峰時間有差異,也會直接影響到色譜柱的選擇性、分離效率和檢測器的靈敏度和穩定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此外,在離子色譜儀工作過程中,溫度每變化1℃,電導率約增加2%,這對于分析的準確性影響十分大,因此離子色譜儀在工作時要求室溫波動不能超過2℃。
不僅是上述儀器設備,大部分實驗儀器都有特定的工作溫度。在國家標準《檢測實驗室和校準實驗能力認可準則》中,對于計量設備的使用、存放環境都作了一定的要求及規范。只有在適當的環境溫度中使用及儲存,才能大程度的延長儀器設備使用壽命,同時保證每一次實驗結果都準確無誤。
看來,在高溫下做科研,不僅要預防自己中暑,也不能忘了給儀器寶寶們“防暑降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