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7月23日,2017年布達佩斯泳聯世界錦標賽中的游泳項目全面展開。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3分41.38秒獲得,實現世錦賽該項目的三連冠。他再一次用有力的反擊所有質疑。
從2012年登上奧運會的舞臺至今,孫楊承載著所有國人的期待,一路披荊斬棘,在不斷地質疑聲中斬獲無數。如今,他再一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堅持、刻苦的運動精神正是孫楊成功的關鍵。
縱觀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也正需要堅持、刻苦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追求的創造技術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質。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我國已步入儀器儀表生產大國行列,但技術短板仍十分明顯。核心技術的缺失、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以及產品質量的不穩定,都是造成我國儀器儀表產業“大而不強”的制約因素。
由近幾年來的政府采購項目中,可以看出,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但放在面前的“大蛋糕”,我國企業卻不一定啃得下。核心技術的缺失,導致中儀器仍依賴進口,國產儀器迫切需要在若干重要領域自主突圍。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政府也早早地意識到這一問題,加大對于行業創新尤其是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中國制造2025》出現,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我國步入世界制造強國的隊列。此外,據專家透露,未來5年,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對科學儀器的研發投入就將大幅提升,資金由之前的1億元增至10億元。
儀器的研發投入很大,產業化過程十分漫長,堅持品質、刻苦鉆研才是我國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動力。
國產儀器在不斷進步,但由于一直以來的偏見,使國產儀器遭受了大量的質疑聲。政府、企業采購時更偏向于國外成熟的進口產品,抑制了國產儀器的發展。甚至出現“墻里開花墻外香”的情形,性價比極高的國產儀器大受國外用戶認可,而國內用戶卻仍盲目“崇拜”進口。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奧運身上學到。面對霍頓的頗具挑釁的言論,孫楊并不急于反擊,而是用成績讓質疑的人“打臉”。一次又一次的在比賽中超越他,奪冠后對著霍頓的泳道怒吼慶祝,是對“跳梁小丑”好的回應。孫楊以實力讓質疑者心服口服,在賽后的在采訪中,霍頓只能尷尬的回應“我認為我不能再固執下去了。”
同樣的,國產儀器自身品質的提升才是對質疑者好的回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國儀器儀表產業或許在起跑線上慢了一步,但在未來十年進入智能制造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具有后發追趕優勢。只要“孫楊式”的運動精神一直在,荊棘之路也能鋪滿鮮花,而這種堅持、刻苦力量也將成為國產儀器儀表騰飛的動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