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7月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朱永官研究員與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裴有康教授共同為“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揭牌,標志著城市環境研究所位于福建廈門所區的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以下簡稱“超級站”)全面建成。
揭牌儀式由科研處陳偉民處長主持,陳進生研究員對超級站的構成、功能與定位進行了簡要介紹。
超級站旨在綜合利用多參數、立體、高時間分辨的大氣環境觀測裝備,從化學、光學、譜學與模擬等技術角度開展大氣復合污染觀測研究,探索東亞季風控制區域與快速城市化區域大氣污染物的遷移轉化特征,揭示區域大氣復合污染的過程與機制,闡明東南沿海區域臭氧及光化學污染規律,識別海陸交匯界面大氣污染的來源與成因,從而為區域的大氣污染調控與環境改善提供數據支撐。
超級站共有觀測儀器30多臺(套),包括大氣常規氣象參數、空氣質量常規參數、
氣溶膠理化特性、光化學污染物與前體物以及大氣汞等重金屬污染物等5個觀測模塊,主要儀器包括常規空氣質量監測儀、顆粒物水溶性
離子色譜監測儀、單顆粒氣溶膠
質譜儀、氣溶膠化學成分質譜儀、基于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的在線VOCs監測儀、臭氧激光雷達、顆粒物激光雷達、顆粒物粒徑譜儀、大氣能見度儀、氣溶膠光度計、氣溶膠濁度計以及大氣形態汞在線監測儀。
超級站的建設,先后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創新中心(籌)、中國科學院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峽聯合基金項目、國家財政修繕購置專項等的資助,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廈門市環境保護局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超級站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研究所在大氣環境研究領域的科研裝備條件,為深入開展區域大氣污染研究提供良好的觀測平臺,并為國內外大氣環境領域的聯合觀測與科研交流提供載體,以及為即將舉行的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期間空氣質量保障提供技術支撐與決策依據。
(原文標題: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全面建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