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企業】2017年3月31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島津公司協辦的“全國環境行業專家高峰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來自科研院校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吳彤彬在致辭中談到,中國的環境質量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為了進一步交流環境領域新研究成果,探討環境化學發展中前沿技術,島津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全國環境行業專家高峰論壇”。此次,島津公司帶來了在環境領域獲得了很好應用的分析儀器和解決方案,其中包括GC/MS/MS、LC/MS/MS、ICP-MS等。吳彤彬還談到,島津公司一直與用戶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認真聆聽用戶的聲音,只有如此才能為用戶提供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江桂斌院士以“激情歲月,有你有我”來描述自己與島津30多年的合作,既包括了日常生活,如創立了“島津杯”。當然更多的是在工作層面——“島津儀器助力科研起步”,尤其是1983年當時的江桂斌院士就以島津的GC-4A和GC-9A開展了研究工作,1999年利用這些儀器開展的江西豬油中毒事件三丁基錫鑒定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江桂斌院士做題為“色譜質譜技術在環境與食品分析中的應用”的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前環境與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環境、食品中存在的化學污染物、微生物、細菌和病毒都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這些物質的分析研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自來水消毒副產物有1000多種,為了消除其對人體健康的隱患,即將召開香山會議進行戰略研討;金屬元素價態與形態方面,汞的分子轉化目前還是難點,其范圍內的傳播非常復雜;如今炒得非常熱的PM2.5,細顆粒的組成與毒性等是重點研究方向;POPs 的分析一直以來都是難題,如小分子的毒殺芬卻具有32768個同族體,是現代有機分析的難點;而垃圾焚燒飛灰中的二惡英分析仍需提高分析儀器的分離能力。江桂斌后指出,分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門上希和夫教授做題為“日本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分析方法”的報告,內容包括環境相關微量化學物質的分析以及與島津公司合作研發的定性定量分析技術兩個方面。日本在1974年即開始實施環境中化合物質實況調查項目,至今已經對1300多種物質進行了調查。該調查項目中包括開發更高精度、更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工作,每年的方法開發都會發布白皮書,并且應用到第二年的調查工作中。2015年發布的白皮書有1500多頁,開發了65種水質中化合物分析方法、大氣中8種化合物分析方法。
而關于與島津公司合作研發的定性定量技術,是因為一般化合物測定中都包含的標準品調制和標準曲線的制定等步驟,樣品種類越多所耗費的人力財力就越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門上希和夫教授與島津公司共同研發了定性定量數據庫AIQS。AIQS包括使用四級桿GC/MS分析1000多種半揮發性化學物質和使用LC-QTOF-MS分析500多種極性化學物質的兩個庫。在應用中盡可能讓分析樣品所用的儀器性能與建數據庫時的一致,而利用AIQS,則無需購買標準品、無需制作標準曲線,消減分析時間、減少廢棄物,因為數據庫包含了1000多種化學物質數據,所以可以同時分析多種物質。門上希和夫教授還介紹了AIQS在日本環境領域的應用情況。
關亞風研究員做題為“水中VOC樣品前處理技術”的報告。報告中,關亞風研究員首先介紹了水中VOC前處理技術——液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掃捕集、無孔膜萃取技術各自的優缺點。而關亞風研究員課題組研制了多孔膜萃取技術,該技術是基于膜對VOC組分的孔流擴散和溶解擴散。課題組對該技術的影響因素如中空纖維的長度、吹掃流速、樣品溫度等進行了評估,并分析了該設備的分析性能以及實際樣品測試結果。
關亞風研究員介紹到,該技術已經在石家莊自來水廠運行了2年半的時間,期間沒有更換過任何部件。此技術由青島佳明公司進行產業化,并在2015年10月15日完成了工程樣機。
島津公司展出了ICPMS-2030電感耦合
等離子體質譜、LCMS-8060超快速三重四級桿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TQ8050三重四級桿型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MOC63u快速水分測定儀等儀器以及相關解決方案。
(原文標題:聚焦環境領域新研究進展——全國環境行業專家高峰論壇在杭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