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7月7日-8日,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在德國柏林先后與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Helmholtz Association)主席維斯特勒、柏林工業大學校長湯姆森等舉行會談,與柏林工業大學有關教授座談交流,并參觀了德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協會與柏林工業大學共同組建的生產裝備研究所(即工業4.0實驗室)。
在會談交流期間,劉振亞闡釋了什么是能源互聯網、為什么要構建能源互聯網以及如何構建等問題,介紹了中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發與工程應用、以及國內在能源互聯網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構建能源互聯網,可以解決面臨的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難題,是實現能源變革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的共同利益,也為世界能源發展和技術創新創造了巨大空間。希望有關方面加強合作,攜手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
維斯特勒主席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和偉大的構想,將對未來能源發展帶來巨大變化。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愿與合作組織在技術研發和智庫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研究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維斯特勒提議與合作組織聯合舉辦相關領域專家參加的專題研討會。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合作,并建立聯系機制。亥姆霍茲統籌與對外關系部、知識與技術轉移部、能源技術研究部主任,以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院長參加了會談。
湯姆森校長在聽取介紹并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后,對能源互聯網構想和中國所做的工作感到震撼和欽佩,表示認同和支持能源互聯網發展,希望開展進一步的交流合作,并建議在柏林工業大學舉辦一次大規模的能源互聯網專題報告會,邀請劉振亞主席作專題演講。
劉振亞一行隨后與柏林工業大學有關教授進行了座談,聽取了校方對高壓輸電、電纜、可再生能源、信號分析與監測等領域研究情況的介紹,探討推動構建能源互聯網,取得廣泛共識。8日下午,劉振亞一行參觀考察了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和柏林工業大學共建的生產裝備研究所,研究所主任庫爾教授陪同參觀并介紹了“德國工業4.0”有關情況。
在柏林期間,劉振亞一行還拜訪了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通報介紹了此行和能源互聯網工作進展情況,得到大使的高度認同和支持。
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是歐洲大的研究機構,現有18個研究中心,雇員近40000人,年度科研經費40多億歐元,聯合開展能源、地球物理與環境、生命科學、航天航空與交通、物質結構和關鍵技術等前沿領域研究,著力解決關系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柏林工業大學是世界著名理工院校,也是德國規模大的工業大學之一,在光學、控制學、工具機、工程設計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研究實力,并且與眾多經濟研究機構和大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弗勞恩霍夫協會成立于1949年,主要致力于面向工業的應用技術研究,是世界個工業研究所,也是個開發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技術和設備的研究所,研究范圍覆蓋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包括生命科學、光學和表面處理、微電子、生產技術、材料、國防與安全等多個領域。
(原標題:劉振亞訪問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柏林工業大學和工業4.0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