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6月22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家大會在南京舉行。百余名中德制造業界人士在南京暢談“智能制造”,分析中德兩個制造大國的制造業相似性、互補性,謀求“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的對接與合作。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醞釀突破,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經濟增長點,給制造業帶來顛覆性變革,有望重塑產業競爭格局。辛國斌認為,中國去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有諸多共同之處,都包括“信息物理系統(CPS)”、“智慧工廠”等內容。兩國在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中小企業發展等領域合作潛力大。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中國制造2025》不是中國版本的“工業4.0”,而是“中國Style”的智能制造。它更關注中國制造業當下存在的關鍵共性問題,如產業創新、質量、綠色發展、結構、人才等。
李北光認為,中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都將工業視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將制造業、信息技術融合作為主攻方向,致力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產業配套能力,德國在裝備制造業基礎、自動化方面處于水平。市場方面,中國是德國在歐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大經貿、技術合作伙伴。
德國駐上海代總領事白約恩認為,中國已不僅僅是“世界工廠”。在當前“新常態”的挑戰下,中國需要創新支持經濟轉型,提升工業水平,加入的生產供應鏈中。近年來,中德在智能制造業合作方面已有嘗試。
會上,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羅群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未來江北新區的發展規劃和藍圖,英飛凌科技副總裁Infibeon、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魏毅寅等大批德國和中國先關專家分別從智能制造產業協同發展中政府、企業應當具備的職能和世界發達經濟體在智能制造和工業發展的先進經驗進行了交流,就中德兩國未來工業發展路徑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原標題: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家大會在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