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企業風向標】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智能家居的火熱發展,傳感器的未來趨勢受到一致看好。近日有媒體采訪了漢威電子董事長任紅軍,請看詳細內容。
媒體:漢威電子為主業為傳感器的上市公司,你們涉及哪些領域?
任紅軍:在上市前我們已經是國內氣體傳感器,上市后又橫向擴展到壓力、流量、紅外線等傳感器領域,并獲得突破,在石油煉化、西氣東輸的應用中替代了進口傳感器。近我們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合作發展的電子皮膚,未來在可穿戴、電子健康方面有很多應用,同時對傳感器完整產業鏈的打造取得了很大進展。
媒體:中外傳感器企業各有什么優點、缺點?
任紅軍:原創的、材料方面的技術,國外有很大優勢,國內在工程化、產業化和應用方面取得進展,從技術進步方面來說和相比還是有差距。國內的優勢還是在工程化應用,降低成本,以及貼近市場的優勢,有更多的應用體驗。
媒體:漢威有產品在線銷售,業績如何?
任紅軍:漢威產品分工業應用和家庭消費,工業應用如智慧城市,通過B2B銷售。消費產品是在線銷售,銷量不大,我們滿意這個成績,家庭空氣需要監測,我們看好這個前景。
媒體:漢威的家庭應用空氣電臺想成長為大數據平臺嗎?
任紅軍:這是我們控股的子公司威果科技推進的項目,通過傳感器做智能分析和應用模型,我們想讓它成長為健康空氣的垂直平臺、數據公司,這是個開放平臺,通過數據綁定一些戰略合作資源,解決健康空氣的剛需。
媒體:你看好傳感器的哪些應用?
任紅軍:未來世界傳感器無處不在,不論是工業領域還是消費領域,目前看好工業生產,工業4.0、工業自動化、智慧城市是傳感器的主戰場,這些領域會越來越希望獲得更多的數據,靠數據驅動達到更加智能化。如城市的供氣、供電、供水、供熱,而市政管理、環境管理也需要大量的參數采集,才能形成智慧管理。此外家庭生活也有很多應用,總而言之這些應用都和環境有關,需要檢測光線、溫度、濕度等,還有視覺、觸摸等方面的應用。
媒體:智能家居很熱,但為什么一直沒有太多受到市場歡迎的產品?
任紅軍:智能家居近是很熱,有人想做平臺,有人想做爆款產品,但現在還沒有出來很受歡迎的產品,我想主要還是思路不對吧,智能家居的出路還是家庭安全和健康,安全不用說大家都需要。健康更多還是空氣健康,很多人買了凈化器,但實際效果怎么樣,需要有數據監控,你覺得好,但實際并不怎么樣。
媒體:紅外傳感器價格較高,但你們的空氣電臺價格不高,是如何實現的?
任紅軍:紅外傳感器相對來說結構復雜,用的材料比較多,再加上有些還需要進口的激光器件,工業領域使用可靠性更高,價格也更高,十萬幾十萬元不等,但家用要求沒那么高,我們家用的PM2.5檢測儀器用激光傳感器,得益于我們的專業性、采購規模和生產量,開發成本、生產成本都有很好的控制,所以我們可以做出精度高,成本低的產品。
媒體:你們投資華夏海納,進入PE創投行業,如何看科技創投業?
任紅軍:華夏海納是河南本地比較的創投公司,已經投資了很多本地的項目,很多項目和我們的業務有交集,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它是個專業PE投資團隊,我們沒有很多時間去篩選考察那些項目,我們投資它就能更好地捕捉機會。它投的項目部分符合我們的戰略。漢威是以傳感器技術為主的物聯網技術公司,和信息集成技術、云端技術、應用軟件相關聯的技術我們都很感興趣,應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項目我們也很感興趣。創投對經濟、科技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但也考驗著創投的專業眼光,所以機會并不屬于所有人。
媒體:你們自己做了很多股權投資,主要是哪些方面?
任紅軍:漢威做的股權投資有很多種,全部是圍繞我們主業做的,對一些體量較大的企業通過資本并購對漢威來說已成為常態,目前整合進來的都是在傳感器和信息采集、云端相關的公司,也投了一些早期項目,是關于健康管理、智能家居的公司。
媒體:近在讀什么書?
任紅軍:《從零到一》,較為流行的一本書,各行各業真正有價值的還是突破性創新,突破還是有法則可循的,要依托自己的資源發現差異化需求做出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