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伴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先后多次投資進行電源建設和電網改造項目,強勁地拉動各類變壓器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雖然面臨著各種行業隱憂,但我國變壓器行業取得長足的進步,呈現出持續高速發展的態勢。
在變壓器行業發展的道路中,存在著種種困擾和隱憂。目前,突出的問題是低價競爭、無序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近期,幾家變壓器生產企業紛紛反映:目前行業低價競爭、惡性競爭日趨嚴重,而且這種價格戰已從低電壓中小容量產品向高電壓大容量產品領域蔓延,已經對變壓器制造企業,甚至整個行業造成了巨大傷害。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如果任其發展,傷害到用戶將是遲早的事。因為,這種低價競爭的結果必將是沒有贏家,“終誰也傷不起”。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變壓器需求量在15億千伏安左右。與此同時,我國變壓器行業規模龐大、中小企業居多、產業集中度較低,年產能約有30億千伏安,處于市場嚴重過剩狀態。
自2009年以來,國家電力建設速度放緩,國內變壓器需求量有所降低,特別是設備需求企業采用集中招標的方式采購變壓器,由于低價中標,導致市場競爭激烈,也導致了設備生產企業的降價競爭。目前,部分變壓器產品終售價只有原材料成本的80%。
專家支招破解困局
如何破解我國變壓器行業目前的困局?業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浩認為:為了防止低價促銷,上級主管部門應制定以質量為先導的變壓器評標辦法。比如節能配電變壓器明確按照通用的LCC(全生命周期成本)評標方法,可靠性指標列在,在產品質量上要有要求,生產能力應有規定,測試設備應滿足節能降耗精度要求,產品質量要滿足新國標或IEC標準要求,要有突發短路、雷電沖擊、局部放電測量報告,以及損耗測試儀要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
此外,他認為,對投標企業應有資質規定,對初次生產或業績不多的企業,應有考核指標的規定。對在運行中質量問題嚴重的企業,實際標價低于材料成本的企業,應在評標中特別規定其投標資格等。總之,不能只以單一的損耗值與報價值作為評標的依據。
一位行業協會人士表示,由于市場需求大幅減少,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企業只好盡可能的將價格壓到低。產品價格壓低使企業利潤縮水,因此很多企業在變壓器產品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此來挽回低價帶來的利潤損失。變壓器作為電網運行的重要設備,其惡性競爭導致的低質產品進入市場,無疑為我國的電網安全埋下了
為徹底改變目前變壓器行業價格戰的亂象,綜合行業專家和多家企業高管的意見,現提出相關建設性意見:
一是應充分看到變壓器行業面臨的良好機遇,提振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在國家宏觀經濟層面,目前已經啟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對化解及釋放國內過剩產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國家大力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也給企業帶來了良好機遇。近期,工信部、質檢總局、發改委聯合下發《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2015~2017年)》,為企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向和實施舉措,廣大企業應積極緊跟、貫徹國家政策精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以求得競爭的主動性。
二是應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由協會牽頭開展廣泛的市場調研。在充分掌握行業“大數據”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產品指導價格,引導制造企業合理報價,通過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而不是通過惡性競爭的價格戰來求得生存。同時,呼吁用戶企業要按照通用規則把產品質量作為評標的重要標準,對明顯低于材料成本的惡性價格競爭,加以必要的限制。
三是應大力發揮用戶的作用,從采購源頭杜絕低價中標。用戶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低價中標與低質產品是有一定必然聯系的,目前許多產品的中標價格已經接近或低于原材料價格,而變壓器制造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達70%。在這種形勢下,制造企業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會低價材料,甚至鋌而走險選用低質原料,必將為電網的安全運行埋下隱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電力安全。
四是應大力發揮制造企業的作用,立足企業長遠發展。各制造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價格戰沒有贏家,這也是企業的短期行為。惟有抱團取暖,依靠加強精益化管理,加快產品技術創新、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為用戶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真正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否則,企業將無從獲得持續健康發展。
變壓器改革對變電站的影響
作為變電站中的核心設備,變壓器。目前變電站的一些不足也影響了變壓器的發展,目前來說,具體的不足是一是對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革的戰略重視不足。,傳統變電站的自動化系統存在一些問題,如傳統二次設備、繼電保護、自動和遠動裝置等大多采取電磁型或小規模集成電路,缺乏自檢和自診斷能力,其結構復雜、可靠性低。二次設備主要依賴大量電纜,通過觸點、模擬信號來交換信息,信息量小、靈活性差、可靠性低。
后是變電站自動化改革的人才隊伍建設落后。缺少扶持推動各個地區職業學校開設變電站自動化管理專業,缺少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未實現職業人管理,建立組織職業化制度。對行業的人員流動、入戶、工資福利、職稱評定、檔案管理等政策措施的研究及實施不足,而變電站自動化,本身就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事業,人才隊伍建設的不足,必然給變電站自動化改革添加負擔。
變電站自動化改革
一是要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變電站自動化改革。變電站作為整個電網中的一個節點,擔負著電能傳輸、分配的監測、控制和管理的任務。變電站繼電保護、監控自動化系統是保證上述任務完成的基礎。在電網統一指揮和協調下,電網各節點(如變電站、發電廠)具體實施和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二是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實施。技術的落后及不統一對于變電站自動化改革實施上有諸多不利影響,不管是仿真系統、監控系統還是網絡通信系統,筆者認為以太網(Ethernet)應用于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過程層總線、廠站總線已經成為新一代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發展趨勢。今后應大力加強相關方面的技術研究,并注重技術研究成果向實踐轉化。
三是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加強綜合型、創新型、設計型人才的培養,提高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一是對現有人員應進行經常性的專業技術培訓,要求熟練掌握所從事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開展技術機構之間的技術交流、能力比對檢驗工作;二是要將一批年輕人員送到有關院所對口專業學習,培養一批拔尖人才、技術骨干。
(感謝中國工業報、中國環境報提供的資料)